躬耕教坛,强国有我——青岛仁爱学校赵宁:一个也不能少

2023-09-09 19:5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99892)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金鑫

二十年的特教班主任,她才更理解了这份工作,那个“爱”字的内涵竟是那样深刻:她不仅是一种心情,一种感受,更是一份责任。面对这些有残缺的孩子,怎样培养他们,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更好地接受教育,不断提高自理自立的能力,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成为她几十年来努力奋斗的目标,她始终以爱与责任坚守着“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放弃”的信念。她就是青岛仁爱学校的赵宁老师。

在学校,赵宁老师,担任生活语文、生活适应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在特殊教育岗位上,她始终兢兢业业,用爱心、诚心、耐心、恒心挖掘学生潜能,促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可能的进步与发展。多年来,她坚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通过及时与家长沟通、家访、送教,资助困难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不断提高自理自立的能力,幸福快乐地成长。赵宁老师曾被评为2022年市北区十佳道德模范、青岛市最美教师、青岛市优秀班主任、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区优秀教师、区优秀班主任、区教学能手、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得到大家的喜爱和称赞!

她用爱心,以慈母般的无微不至,呵护着孩子们。她教的班级虽然只有十名学生,但其中有脑瘫的,有孤独症的、有多动症的,语言贫乏,思维简单、适应行为差,甚至有的学生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她不仅做老师,还是学生的“保育员”,每名学生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食物喜好,她都了如指掌。她耐心为孩子们梳头发、擦鼻涕、倒热水、换下脏衣裤。学生家长经常感动地说:“赵老师照顾孩子真仔细。”

有一天中午,一名患有癫痫病的学生突然发病摔倒在地,全身抽搐,牙关紧闭。她赶紧从讲台冲到他的身边,因担心学生咬伤舌头,她便用力扒开他的嘴,直接把自己的两根手指垫在了学生的舌头上,她被咬得钻心的疼,却从未抽离手指。学生病情稳定后,她双手的手指皮肤撕裂,鲜血直流……家长非常感激,送来了锦旗表达感谢和感激之情,打12345表扬赵老师的高尚师德。

她用恒心,以教练员般的独具匠心,锻炼着孩子们。一方面她给予孩子们爱的呵护,另一方面,注重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她将每一项技能分成许多小步骤,用儿歌加动作的方法帮助孩子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生活技能。

她用耐心,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导着孩子们。学生肌肉无力,她挨个儿握住孩子的手进行练习,要求学生写多少遍,她自己就要写多少遍。一个笔画教完时常要写上四、五十遍。班级学生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她面对面地与学生进行口腔功能训练,张口、闭口、吸气、鼓腮、舔舌头、摆舌头……口型不正确,她需要用手去辅助,学生的唾液常常吐在她的手上。虽然学生收效甚微,但她坚持不放弃。

她用暖心,与家长同心抗疫。2022年11月5日早上6点,她突然接到家长电话:孩子和共同居住人全都是新冠阳性。她耐心安抚家长,并立即报告学校。她顾不得吃饭,立即整理这位学生及共同居住人的所有信息上传。接着,又安抚其他学生家长统计各项信息,要求大家全部静默,准备好物品做好隔离准备。她叮嘱家长给孩子带好治疗癫痫的药物,配合流调人员一次次进行信息收集,了解所有学生的隔离情况,她到达隔离点时已经凌晨4点多钟了。一早,她与每一个家长和学生视频,做好各方面工作,安排好线上教学c。她自费购买流量,每天除了分层次进行网上授课,还跟家长视频,商讨如何增强孩子的体质,促使患病孩子尽快康复出院。她每天与班级每一个家长和孩子进行视频,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家校协同,助力孩子的健康学习成长。

多年来,她坚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她始终用十倍的艰辛、百倍的温情去培育这些“迟开的花朵”。为了让每一个孩子不失学,她建立了“班级学生情况联系表”,详细记录了学生的情况、家长的联系情况:只要学生不能按时到校上课,她就利用周末时间送教上门。她经常带着礼物到学生家中看望,给家长传授康复知识,家长感激不尽。一次次家访送教,架起了家长、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家校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促使每一个孩子享受成长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幸福,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在她看来,作为特教老师,要坚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放弃”。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做四有好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更好地接受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不断提高自理自立的能力,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我相信,只要用爱心去浇灌,用真诚去感化,用耐心和恒心去助力,他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