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大一新生征文获省级奖项

2024-05-24 14:04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90774) 扫描到手机

5月20日,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联合主办的“逐光而行”——弘扬科学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科技创新“追星人”山东省科学家精神主题创作大赛,经平台初审、网络投票和评审委会评审,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大一学生罗雨杨,凭借其作品《当水稻闪耀时》荣获征文类省级三等奖。

本次大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论述,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青年学生、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投身科学家精神宣传弘扬工作,提升作品原创能力,涵养优良学风,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大赛自启动以来,吸引了全省各地市的机关、高校、科研机构、媒体、个人等积极参与。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学生罗雨杨的作品《当水稻闪耀时》,以水稻自述为写作视角,通过深情饱满的文字,从侧面反映出袁隆平院士不畏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风貌。在谈及创作思路时,罗雨杨说:“我感觉近来一些宣传文章的形式与思路越来越趋同化,千篇一律的议论文格式,老生常谈的内容话题。要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宣传工作,必须要创新写作形式。所以,我选择从水稻的角度入手,描写袁隆平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艺术与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负责人于晓雪表示,作为一个新设立的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信息传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新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新媒体运营与管理、网络视频制作能力的全方位人才。确保学生未来能够快速适应在新媒体平台、影视公司、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领域从事新媒体内容策划、制作与传播、摄影摄像、后期制作、新媒体产品运营等工作。

未来,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将继续秉承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鼓励并指导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类大赛和项目,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当水稻闪耀时

“一重山有一重山的错落,而我有我的平仄”,我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吃了很多很多的苦,终于来到世界舞台中央,为所有人献上一捧稻花香,让所有人听取蛙声一片,笑着向你们诉说这些年许多的不容易。

我自诞生起,便深知自己不凡的命运,只因我是一株摇曳生长的水稻。

从古至今,我曾见腹不裹食的凄凉,满目疮痍的土地,水深火热的人民;又见科学家扛起重担,甘愿奉献,踔厉奋发的报国之志。这一路,我的信念很简单,努力生长,然后让所有人填饱肚子,也不枉活这一世。

曾记否,大批农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炎炎烈日整日照射在龟裂的土地上,颗粒无收。无良商家,抬高粮食价格,将国难财视为高尚;不法分子,借机招摇,人人自危是他们的目标;无能领导,不思进取,吃尽山珍海味,精致利己主义的做法令人唏嘘。

时间回溯到我刚出生,我拼命向上生长,我想让自己足够高大,让人们可以禾下乘凉。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我只顾肆意生长,人们年年丰收,而我年年被拦腰折断。

几十年过去,某天我惊醒。那天烈日当天,晴空万里,一位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小伙子走进稻田,用一双温暖的手将我剥开,小心意意的托起叶片,轻轻在我耳边呢喃“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于是,我便在他的实验田中扎根生长,而他正是禾苗的父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一幕幕人民粮食短缺,腹不裹食的凄凉现状,被袁隆平所目睹,袁隆平在心中种下了壮大农业的种子,毅然走上了研究水稻的道路。从培育水稻"三系"到超级稻育种计划;从杂交水稻问世到海水稻的深入研究,使我国水稻产量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解决了上亿人的粮食难题,袁隆平实现了在水稻探索方面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伟大飞跃。这是一条寻找杂交水稻之路,更是一条国富民强的救国之路。

耄耋之年,他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安度晚年而是躬耕于稻田,淡泊名利,他打破传统观念束缚,凭借“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精益求精,为推进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了巨大力量。

作为试验田里的一株水稻,我很轻,轻的你我一只手就可以拿起,同时我又很重,可能需要千千万万个科研人员才能将我举起,并将我奉献给全世界。很感谢袁隆平院士将不配有的荣光投射给我,就像草船借箭一般,使我不断向上生长,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向着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征程漫漫,唯有奋斗。袁隆平一步一个台阶,一点一滴用心编织起一个庞大而斑斓的水稻梦。“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桑扶初日升。”作为泱泱大国之青年,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就如一粒小小的种子,不仅改变着中国,也在悄然改变着世界。对于水稻的探索永无止境,在鲜花和掌声背后的袁隆平依然在忙碌着、奋斗着。少年有梦,虽万山,不可阻,虽褴楼,亦前行。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