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赋予文艺家观察世界的崭新视角——《深潜: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发纪实》作品研讨会圆满落幕

2024-05-29 15:27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41180)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5月22日,《深潜: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发纪实》(简称“《深潜》”)作品研讨会在无锡蠡湖湖畔举行。

研讨会由江苏省作家协会(简称“江苏作协”)、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简称“江苏科普作协”)、中国船舶七〇二所(简称“七〇二所”)指导,译林出版社(简称“译林社”)、无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无锡文联)、无锡市科学技术协会(简称”无锡科协“)联合主办,无锡市作家协会(简称“无锡作协”)承办。

会议由译林社社长葛庆文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丁晓原共同主持。无锡市委宣传部(简称“无锡市宣”)常务副部长蔡文煜,无锡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周军,七〇二所党群工作处副处长黄璐,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凤凰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凤凰传媒总编辑,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徐海先后致辞。

蔡文煜在致辞中表示,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位于无锡的七〇二所几代科研工作者奋发图强,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设计研发了“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体现了我国在海洋高科技领域的综合实力,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深潜》是无锡作家众多优秀作品的代表。总结《深潜》的创作源起、主题价值、表达方式,对于繁荣文学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潜移默化地发挥文化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周军指出,《深潜》从一个新视角讲述了深海探测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的事迹。作者高仲泰用切实行动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的重要指示。《深潜》是关注时代发展的典范力作。市文联积极推动重大题材的生产,引导文艺家关注现实,讲好无锡故事,进一步繁荣文艺精品创作。他希望广大文学工作者能够以《深潜》为引领,创作出更多好作品,为无锡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做出新贡献。

黄璐转达了七〇二所领导表达的三点感谢。感谢市委宣传部的顶层统筹和悉心指导,感谢无锡文联、无锡作协、无锡科协搭建了一座科学家与艺术家的桥梁,感谢高仲泰和译林出版社创作出版了记录载人深潜研发历程的典范之作。

丁捷在致辞中指出,江苏是文学大省,是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重镇。近年来,围绕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小康、建党百年等重大的时间节点和主题,江苏作家积极投入、热情创作,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反映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力作。高仲泰在新闻界工作了30年,有丰富的创作积累,是江苏文学创作中不可多得的实力派作家。其作品《深潜》塑造了大国重器背后的科研团队的群像,以细腻的手法勾勒出人情故事,弘扬了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将一群有血有肉、敢想敢干的科技工作者,在平凡的时代做出的不平凡成就,写得丰满而立体。

丁捷强调,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深刻反映历史巨变,全方位、全景式地展现新时代的气象。高仲泰给了我们很大的激励。此次研讨会将为他的下一步创作提供新的方向和可能。

徐海认为,《深潜》关注现实,紧扣时代主题,立足新闻真实,构建了文学、新闻与科普的虚实结合体,是科普和新闻、科普和纪实、科普和文学相结合的优秀作品。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普作品承载着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深潜》作为其中优秀的代表,将为新生代科普创作提供示范和引领。高仲泰先生笔耕不辍,后续还有《青绿:杭钢生态转型实录》《深海的呼唤:叶聪和他的团队》出版。

徐海表示,凤凰传媒旗下的各出版社,将继续高度关注主题出版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定位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夯实特色化内容储备,加强市场化运作和融合发展,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深潜》正在远航,这部兼具时代性、科普性、艺术性和可读性的好书,必将潜入更大的阅读群体中,进入读者的心中,深埋下科学的种子。

活动现场,黄璐代表七〇二所向译林社赠送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模型。

本次研讨会上,十余位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深潜》的时代精神、文学价值和科普价值。 

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陈叶首先向与会嘉宾简要汇报了《深潜》的出版情况。陈叶介绍说,译林社积极响应原创精品出版的号召,在世界文学版图中,开创并深耕原创文学出版,短短几年间先后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译林社充分利用自身专业定位和产品线规划,牢牢立足本社在科普板块的特色优势,深挖科技领域的原创内容,《深潜》就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在书稿创作和出版过程中,《深潜》获得了省作协、省科普作协和无锡市宣、市文联、市科协、市作协的高度关注和具体指导,并由中科院院士汪品先审读书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作序推荐。书中大量珍贵图片由七〇二所提供。除常规推广活动之外,译林社还举办了多场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和行业媒体上发布书评、书摘等达一百余篇。

无锡市作协主席黑陶表示,高仲泰对写作的强烈热情令人惊叹。他能够驾驭的文体很多,包括影视剧本、散文、纪实文学、人物传记、长篇小说等,展示出充沛的生命能量。《深潜》不仅是一个无锡故事、江苏故事,更是一个中国故事,甚至是一个人类故事,展示了人类对于未知世界不竭的探索热情。《深潜》是典型的科普作品,对地球海洋的地质、生物,深海潜水器的研发历程及作业情况,都做了详尽又平易近人的介绍。作者特别关注细节和心理,文学性由此体现。

无锡市科协副主席吴立群提出,《深潜》是新时代文艺家把握时代脉动后自觉的同频共振,在激发读者爱国情怀的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科学意识,能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未来发展。《深潜》关注重大现实题材,强调文学作品中的科普意义。它的问世是作者长期积累、不懈探索的成果。《深潜》实现了科学和文艺的结合,文艺让科学更具亲和力,实现高效和跨领域的传播,科学赋予文艺家观察世界的崭新视角,读者由此得到全新的审美体验。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指出, 高仲泰不仅是中国工商叙事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一个广谱作家。他作为资深新闻人,接触的社会面广,积累了广阔的题材。《深潜》标志着他由工商叙事向科学叙事的转型,这是一次成功的转型。《深潜》这样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叙事,代表的是国家意志,传达的是一种国家情感,代表的是国家价值,叙述的是国家行为。《深潜》又是一次科学叙事,对科普知识、科学意识和科学家精神都做了全方位的叙述。《深潜》也是一次跨文体叙事,将科普的写法跟纪实文学的写法紧密结合。

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主席,《人民文学》编审杨海蒂说,《深潜》为读者打开了一片深海之窗,呈现出了幽深、壮美、广阔、神秘的海底世界,展示出了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创研人员的坚定信念,潜海勇士的超强意志,国家对海洋科技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深潜》融海洋、科技、天文、地理、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于一体,资料详实,内容丰厚,引经据典,文笔刚健又不失优美,为读者科普了诸多领域的知识,但丝毫没有弱化作品的文学性。作者笔下有精确的报道、缜密的逻辑、艺术的呈现,剪裁有度,以独特视角和深厚功力,塑造出一大批新老科学家和巾帼不让须眉的深潜女将,提振了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心,增强了华夏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光明日报社文学评论主编王国平指出,《深潜》这部作品从历史和时代的张力中书写,令航天与深潜互相参照,很好地处理了个体与群像的关系,进行了人的形象和精神的书写。作者通过文学手法,通过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感受,让大国重器的题材能够很好地落地。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无锡市作协副主席蔡爱国讲到,一代又一代从事科学或科技题材文学写作的作家以严肃态度创作,富有追求和情怀,高仲泰是其中的一员。《深潜》是中国当代科技领域重大进展的文学记录,体现了文学新的进步和对时代的准确理解及把握。《深潜》呈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体系,书写了可亲可敬的老中青科技工作者,人性刻画深刻而动人。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陈佳冀指出,高仲泰将对文学的执着和韧性融入到文本里。《深潜》体现了跨文体写作的特色和客观、深入、在场的写作姿态及写作立场。它打破了文体界限,发挥了文学积极介入现实的功能,既有新闻立场的时政性、真实性和客观性,也有以小说、散文两种叙事形式传递出的情感和温度,不仅是记录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发的科普档案,更是一份饱含人生境界与家国情怀,充满人性热度与生命境界的良心之作。《深潜》聚焦国之重器,展现了重大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新风,做到了与时代同步伐,与人类共呼吸。

江苏科普作协常务副秘书长张洁称赞《深潜》是一部写得非常生动、科普浓度高且信息量大的作品。近年来,在各大图书榜单(包括国家出版基金、中国好书、文津图书奖)中,科普类图书占了30%左右。同时,科普创作切入主题出版已成为常态。这类作品往往反映国家重大科技成就、重大战略、生态文明思想等。此外,科普属性图书的阅读推广(包括研讨活动)对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来说也非常重要。优秀的科普作品不仅影响公众和青少年,而且影响科学家共同体,为全人类做出卓越的贡献。

无锡市新华书店总经理黄茗磬介绍,《深潜》在书店既可以放到文学类,同时也可以放在科普类。无锡市新华书店右手边最瞩目的位置就陈列着《深潜》。《深潜》也收获了无锡市教育部门的关注与推荐,是书店长期推广的重点读物。在今后的人文校园行动中,会继续推荐给更多人,尤其是学生读者。这既是文学的普及,也是科学的普及。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丁晓原总结说,《深潜》是第一部书写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再到“奋斗者”号研发全过程的作品,也是撰写研发全过程这一题材的较为优秀的一部作品。 它是具有重大时代价值的主题写作,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反映人类探索精神的写作,是一部文学和报告相结合的作品,有很强的专业性、知识性,也讲究文学的结构,是具有科普价值的纪实作品。

作者高仲泰表示,评论家对《深潜》的肯定,更多是出于对载人潜水器研制过程中,以叶聪、徐芑南为代表的新老科学家的探索精神的肯定,也是对他写作热情的鼓舞和鞭策。“我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个好的选题。我以为作家和作品之间,有一种缘分。”高仲泰介绍说,作为一个新闻人,他从“蛟龙”号的研制开始,进行了长达近20年的关注和跟踪报道,见证了中国在载人潜水器领域的成长和成就,“我记得20年前最初采访叶聪的时候,他刚刚大学毕业,怀着造船梦走进七〇二所。20年过去,叶聪和他的团队随着载人潜水器谱系的成功研制,成长起来,走向成熟,成为载人深潜英雄。叶聪的成长跟深海载人潜水器的成长是同步的。”

因生活在无锡,高仲泰有了关注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发展、关注叶聪成长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接触到深潜这一宏大、无与伦比的选题,“这是我的幸运,”高仲泰表示,“我以前更多地创作历史小说和历史性的纪实文学,后来我觉得应该书写现实生活,所以转型去写当代题材,写具有时代感的主题,于是选择了深潜这个题材。在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海洋文学作品,比如《深海有光》,比如《海洋和文明》。后者有70万字,我从头到尾看了两遍。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海洋史。”《深潜》出版后,高仲泰还在继续创作关于海洋领域的现实主义的作品,他创作了《深海的呼唤》,讲述叶聪和他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