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丨铁鞋逐梦,无腿少年的11年求学路

2024-06-17 12:1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79527)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相雷 王磊 孙静 华敬方

6月10日下午5点多,2024年高考即墨二中考点,结束了最后一门地理科目的考试,一名无腿考生划动轮椅快速“走”出考场。等在考场外的三名同学快步上前,其中两人伸出双臂,将他高高抬起,另外一人熟练地推起轮椅,小跑着奔向停在一旁的大巴车。

无腿考生悬空架在同学肩上,伸出了两个大拇指,青春的笑脸定格在了老师的手机屏幕上。

笑对人生,大概就是身边人眼中这个无腿考生高志宇的处世态度。即便,过去11年的求学路上,他不能像同龄人那样在校园里自由自在地穿梭、奔跑,不能用双脚去丈量这个宽广的世界。

“我是一个哲学家”

“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你为别人送出一张真诚的笑脸,别人会很开心、很舒服,你也能收获一份开心。”10日晚,在即墨一处小区民居中,19岁的高志宇向记者阐述自己的人生哲学。

高志宇和父亲在家里接受记者采访

对于自己“标志性的笑脸”,高志宇解释得出人意料:“我跟你说,我是一个哲学家。”

“他从小就这样,什么事儿都能想得开,都能有一个透彻的理解。”说到这里,父亲高亮的脸抽动了一下,好似内心被什么触动,略微一顿,才又缓缓开口。

“2012年刚出事那会儿,我们一家人感觉世界都是灰的,我和他的母亲都非常自责,我们没有照看好孩子,让孩子永远地失去了双腿。”那场车祸发生后的半年,高亮一家三口把自己关在家里,“除了去医院做手术、治疗,连门都不出,家里的气氛也很压抑。”

刚开始,高志宇仿佛不知道失去双腿的意义,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随着家庭气氛的转变,听到越来越多的人对父母的劝解、宽慰,他渐渐明白了很多。

只是,对于众人的话,高亮夫妇根本听不进去,“道理谁都懂,但这事儿真出在自己身上,谁又能轻描淡写地一页翻过?”

就在彼时,年仅7岁的高志宇第一次展示出了“哲学家”的潜质。那一天,他跟爸爸说:“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我们为什么不开心呢?事已经这样了,我们还要往前走……”

儿子的一句话,让高亮既震惊又振奋。这么小的孩子都能看得这么开,都能往前看,作为父母,他们怎能拖后腿?

小志宇的笑脸,慢慢抚平着父母心中的伤痛,也把自己送回了校园。

“出事以前,志宇是个调皮又聪明的孩子,上课时,也是一边玩一边学,最关键的是,他都能学会。”小学班主任郭妮娜觉得,出事后,高志宇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很多,开始变得沉稳。

“那时候我还很担心,生怕一不小心伤害了这个孩子。”时隔大半年重返校园,高志宇落下了不少功课,郭妮娜叮嘱同学们,说话、做事时多注意点,连她自己的一言一行也非常谨慎。

然而,让她有些意外的是,高志宇比她想象的要坚强很多,“志宇居然可以笑对同学的帮助,同时告诉同学,自己可以。那时候,他才是个8岁的孩子。”

志宇的八岁生日照

针对高志宇的情况,学校特意把班级教室安排在一楼,而且允许他到老师的专用卫生间上厕所,“可是志宇都拒绝了,他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学生,能跟其他同学一样。”

“我很喜欢这双鞋”

高志宇用行动证明,自己可以成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只不过,是一名每天用手撑着一双木鞋上学的普通学生。

对他来说,那是一双木鞋,在周围人眼中,其实就是两只小木盒子——五块木板钉成盒子的形状,镂空的顶部加装了一个把手。这是高亮亲手为儿子打造的。

“孩子很喜欢这双鞋。”最早的时候,高志宇是佩戴义肢的,“可是义肢经常把志宇的皮肤磨伤,有一次看新闻,我见同样失去双腿的‘山东硬汉’陈州有这么一双木鞋,就在工地上跟木工师傅借了一把锯,用一些边角料做了一双,拿回来后,把他乐坏了。”

但因为鞋是木板打造,每天与地面碰撞摩擦,虽然修修补补很多次,仍旧磨损得厉害。就在高亮打算为儿子做一双新木鞋时,高志宇一个同学的爸爸找上门,“给了我一双铁鞋。”

那位同学的爸爸是做不锈钢生意的,看到高志宇的木鞋磨损后,照葫芦画瓢,用不锈钢板材焊成了一双铁鞋。

“我的那位同学叫宋其冰,借这个机会,我必须感谢他。”高志宇很郑重地插了一句。

高亮不由得又看向门口那双铁鞋,起身打开橱柜,拿出几卷黄色胶带。“不锈钢材质虽然结实,但也容易磨手,为了能磨得轻一些,我在这双铁鞋周遭缠上了黄胶带。”高亮说,虽然胶带不耐磨,好在可以随时往上缠。

志宇的铁鞋

铁鞋有了,高亮又有了新的担忧。一只铁鞋差不多3斤重,两只就是6斤,如果里面再放点东西,就更沉了。

“没有办法,我就帮他练臂力,练引体向上。”也由此,高亮发现儿子在运动方面有不错的天赋,“他从小就爱动,特别活泼,但是之前没想着往体育方面发展。”

一次偶然的机会,高志宇的运动天赋被青岛残联运动队发现。

“他先是去练游泳和乒乓球,虽然也拿过几枚奖牌,但没达到太高的水平。”直到为了备战2022冬残奥会,残联运动队挑选越野滑雪队员时,正上小学六年级的高志宇被选上了。

一个小学还没毕业的孩子,又失去了双腿,要离开父母跟随集训队到东北长期训练,能行吗?

“让他去!一个男孩子,一定要学着自立。”下了很多次决心,高亮一咬牙,把儿子交给了集训队。

“他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我不给他打电话,他几乎不联系我。”高亮说,训练期间,儿子的双手被滑雪板磨破皮、磨出血,也从来不说,“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也是贪玩的。有一次外出训练,他光顾着玩儿,忘记了戴保暖的帽子等护具。”

因为那一次疏漏,高志宇在训练时冻伤了耳朵和脸。“教练说,当时他发现了志宇没戴护具,但并没有提醒,希望他能长个记性。”

“志宇后来跟我开玩笑说,那次他冻得差点牺牲——太冷了。我知道,他是夸大其词,不过从那之后,他再也没忘戴护具。”

说到这里,高亮露出了一个复杂的笑容。

“爸爸,我又进步了”

就在志宇朝着目标奋力拼搏时,却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因为下肢残端缺失较多,在分组上不占优势,高志宇无缘2022冬残奥会。

“竞技体育就是这样,谁能更好地为国争光,谁就上!”面对这样的结果,高志宇显得很冷静。

然而,问题总是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结束集训回到即墨,同学们都已经上初一了。在学习方面,高志宇自然被落得非常远。至于成绩有多差,归来后的第一次考试就能证明——

“差不多是倒数第一吧。”

拿着这样的成绩,高志宇并没有太多的沮丧,“成绩差,追就完了,我肯定会考到前面去。”他跟爸爸许下承诺:“以后每一次考试,我都会进步。”

初中时,高志宇的成绩每天都在进步

果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高亮听到儿子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这次考试我又进步了。”

高志宇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初三时的成绩已经在班里名列前茅。中考时,他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即墨一中。

“上初二时,志宇已经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大男孩了,遇到困难从来不逃避,也很独立,不管是上下学还是生活中的其他事儿,都能自己完成。”高志宇初二时的班主任王伟娜感慨地说,“每个孩子的青春期都会存在问题,志宇也是一样。他的优点是,你说了,他能听进去,而且真的能改变。”

初中时,高志宇为同学讲题

王伟娜当高志宇班主任那年,有段时间需要上网课,正处在青春期的高志宇痴迷上了网络游戏。对此,父亲高亮也没有太好的应对办法。

“得知情况后,我就给高志宇打了一个电话。出乎意料,我一说他就明白了,而且真的从那开始就不玩游戏了。”这件事让王伟娜记忆深刻,“恐怕一个成年人也做不到这么有毅力。作为老师,我非常佩服他。”

“这孩子性格特别开朗,丝毫不会感觉自己和其他同学有不一样的地方,而且非常独立。一开始我们都担心他,住校生活该怎么自理?包括洗漱、上厕所……后来发现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跑操、军训他样样参加,不管天冷还是天热,很少请假。”

说到高志宇的自立,高中班主任刘晓明特意提到了前些日子搬新宿舍的事儿。

“我安排好了同学帮他搬床铺,他直接跟我说‘不用,我自己来’,我当时听了很惊讶。”刘晓明很好奇,志宇自己一个人怎么搬呢?

高志宇先是把东西打包装进行李箱,然后把被褥叠好放在轮椅座上,再把行李箱挂到轮椅上。就这样,他垫着被褥坐在轮椅上,一路自己划动轮椅去了新宿舍。

“而且,他的床铺和个人物品整理得非常到位,很整洁,比其他同学的标准都要高。”在刘晓明看来,高志宇受父亲的影响很大,“他一直很崇拜自己的父亲。在一次班级统计‘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名人’时,别人写的都是名人,只有他写的是父亲。”

对于高志宇的自律和自立,不少学生家长也深有感触。

于海燕是从视频上认识高志宇的。“有个家长在群里发了一段孩子们跑操的视频,在队伍最后边,就是划着轮椅的志宇。”于海燕说,没有人要求志宇必须每天出操,可是,他却这么要求自己,“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孩子有毅力最好的表现。”

让她印象深刻的,还有那副灿烂的笑容,“有时候我们去学校开家长会、参加活动,见到志宇时,他会一脸开心地叫着‘阿姨’。你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到真诚和阳光。”

父亲开车,志宇细心地为他擦汗

关于对儿子自立的培养,高亮也没有什么隐瞒。“去年,我跟着施工队去日照干活,把他自己留在家里生活了一个暑假。其实,我是有意为之,本来可以不去,我就是想看看他自己照顾自己能不能行。我希望他能独立,越自立自强越好,尽量少依附家人。”

高亮很开心,儿子又一次没让他失望。

“我骨子里全都是坚强”

高中曲终,每个高考生都将迎来新的人生阶段。

高考结束,高志宇和记者合影

高志宇坦言,自己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但是放到全校、放到即墨、放到青岛……就不是那么优秀了。他明白自己不能像非常优秀的考生那样,可以有多种多样的选择。

“等考试成绩出来再说吧,先看看能上什么学校。”谈及未来,高志宇说,他还没有想太多,也没有给自己定下必须要考上的目标学校,“我想朝医学方向努力,觉得学医可以造福别人。我希望自己能成为那样的人。”

高考考试结束,老师推志宇出考场

高中阶段,高志宇的学习成绩优秀,英语和地理尤其突出。采访最后,记者请他为学弟学妹介绍点学习经验。

“我优秀的不仅仅是英语和地理,还有我的肱二头肌。”说笑着,他撸起了T恤的短袖,握拳屈臂,展示起自己粗壮有力的双臂,“从小学到高中,只有一个同学掰手腕能掰得过我,那位同学小200斤,天生神力,哈哈哈……”

如高志宇所言,或许是长期用手臂行走的缘故,抑或是他从小就很有运动天赋,手臂肌肉非常发达,但在他展示的瞬间,记者也注意到,他双手掌骨骨节和食指骨节处,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我佩服我的父亲,他走过南、闯过北,行走了大半个中国。未来我也要像他一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阔自己的视野。”这个暑假,高志宇有两个计划:一个是健身,锻炼身体;再有一个,就是去考个驾照,为未来之行做做准备。

高中毕业,志宇和爸爸在即墨一中门口合影留念

不过,高志宇也明白,这对于自己来说是全新的挑战,但他没有畏惧:“我骨子里全都是坚强,这就是我的‘基因’,没有什么能打倒我。”

>>>记者手记

我们一起奔跑

四天时间,我们在等待志宇高考结束的间隙,采访了很多他的身边人,有他的小学和中学老师,有同学的家长,也有他的同学好友。

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中,志宇坚韧、乐观、拼搏的形象愈发丰满,跃然纸上。志宇的过往,让每个人动容,也让每个人不由地重新审视自我。

记者和志宇一起告别高中校园

所有的受访者,无一不对志宇伸出大拇指。他的小学老师郭妮娜甚至说,这几天,有不少人通过新闻看到了志宇参加高考的消息,然后截图发给她:“看到志宇高考的画面,我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为他高兴,也为他自豪。同时,我也坚信,他属于更高远的天地。”

由此想起,采访中,志宇对记者形容自己“骨子里都是坚强”。这段话,在他的班长、室友兼哥们儿万宇开那里,得到了佐证。

万宇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同样都是一个战壕的兄弟,自己遇到什么事儿,都喜欢跟志宇聊聊。

“你知道吗?他那里是一个可以消灭负面情绪的地方,就在高考期间,他还帮助了我。”说起高志宇,万宇开用了“帮助”这个词儿,“考完数学,我的情绪有点低落,因为有道题卡住了,后边的题我没有做完。听说这事儿后,他像往常一样给了我一个阳光的微笑,开玩笑一样地跟我说,会尽快逗乐我。”

志宇告诉万宇开,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不开心也没有用,只会影响后面的考试,让他赶紧忘掉这事儿。

“志宇简单的几句话,让我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对,他就是这样一个积极面对一切问题的哥们儿,不畏惧,也不慌忙。”

万宇开说,他找志宇排解,是常有的事儿,“有时候,我都怀疑,志宇的骨子里,是不是有可以抵消、化解负面情绪的神力。”

高志宇做过的试卷和习题

但记者也注意到,采访中,高志宇不曾提及自己遭遇不幸的那段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众人夸赞下的,正常的人生观——他清楚自己的遭遇,他不再触及那无法抹去的隐痛,是因为他清楚,支撑起自信笑容的过程多么的不容易。

以铁鞋代替双腿,这个“追梦少年”的成长之路还很长。世事纷繁复杂,即将触及一个更大舞台的他,将面临更多未知的挑战和考验,甚至需要做一个“孤勇者”。如何从容笑对,相信他已经有了准备。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如郭妮娜老师所说,经受各种磨砺的志宇,必将会有更多的收获,也必将有属于自己的天空海阔。

此时,麦浪飘香,硕果累累。这个仲夏六月,要做一名普通学生的高志宇,给我们抒写了一曲激昂的青春之歌,带动我们一起奔跑。感谢他!祝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