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30年”校园教育·大访谈 | 徐欣蓉——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

2024-06-20 12:3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36190)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彤

拐进瑞亭路,一座整洁漂亮的小学校园赫然立于眼前。“是校长妈妈!”循着一声欢呼,抬头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和一张盈盈的笑脸,孩子们快步围拢过去,“校长妈妈,早上好!”“孩子们,早上好哇!”她摸摸孩子们的头,又伸出手为粗心的小男孩系好歪斜的红领巾,孩子们雀跃着散去,她脸上的笑意更深了。这是赵红路小学每天清晨都会上演的场景,而学生口中的校长妈妈就是赵红路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校长徐欣蓉。

不服输的学校当家人

徐欣蓉是土生土长的城阳人,1996年从青岛师范学校毕业后,她来到城阳区实验小学成为一名数学老师,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她当过班主任、教研组长和教导主任,一心扑在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也见证了城阳区教育的飞跃发展。

赵红路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校长徐欣蓉。

2019年是徐欣蓉人生转折的一年,这一年她被任命为赵红路小学校长一职。“虽说有着二十多年的从教经验,但真正要成为一所学校的当家人,压力还是挺大的。”赵红路小学位于流亭街道,始建于2003年,由赵哥庄小学和红埠小学合并而成,由于建校时间较长,学校教学设施相对落后,教学成绩也多年不见起色。

徐欣蓉骨子里是一个不服输的人,面对一堆难题,她沉下心来,将学校存在的难点和痛点问题逐条捋顺,很快制定了自己的办学宗旨和具体措施。“我不讲虚的,我来这里就是干实事的,赵红路小学一定要改变!三年的时间,我要让赵红路小学成为一所幸福感满满的学校。”她的就职演说平实简朴却字字铿锵。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让学校门前的道路更安全,让斑驳的操场更宽敞……在她的奔走努力下,学校有步骤地进行了硬件设施改造,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都得到了优化。

徐欣蓉不是一个安坐于办公桌前的校长,工作再忙她也会每天抽时间在校园里转转。

徐欣蓉深知教学成绩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她在教学分析会上反复对老师们强调:教学不谈学业水平,一切都是空谈。徐欣蓉以釜底抽薪的决心和勇气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成立教学专班,进行多元化教学;在教研组内梯度打造教师发展队伍,捆绑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经过一年的努力,教师专业素养得到了跨越式提升,形成了“教学有模式,人人有特色”的良好教学氛围。学校也提前完成既定目标,被评为城阳区先进教学工作单位,取得历史性突破。

神奇的小本本

赵红路小学的孩子们都知道校长妈妈有一本“神奇的小本本”,凡是校长妈妈记在小本本上的事情隔一段时间一定会落地实施。徐欣蓉不是一个安坐于办公桌前的校长,工作再忙,她也坚持每天抽时间在校园里转转。“东侧三楼的连廊可以开发出来,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文化长廊;小菜园的墙壁上是不是可以绘制一些关于劳动的诗画;孩子的礼仪教育还需要深入,午餐还需要增加花样……”她一边思忖着一边在一本巴掌大的小本本上飞速地记着。

徐欣蓉每天陪学生一起吃饭,从孩子的餐盘里、嘴巴里获得最真实的反馈。

不久,孩子们惊奇地发现: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基地雏鹰阁建成,孩子们的红色教育也从教室延伸到了这里;小菜园光秃秃的墙壁被装饰得焕然一新,图文并茂的《悯农》总能吸引孩子们驻足观望沉思;为了将文明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徐欣蓉创造性地将“文明礼仪”课程化、系统化,并率先垂范设计了综合实践课《文明赵红,礼仪之校》。在她的主持下,学校创编了学生文明礼仪操,构建了文明就餐制度,独具特色的“礼润童心”德育品牌渐成体系;她坚持每天陪学生一起吃饭,从孩子的餐盘里、嘴巴里获得最真实的反馈。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总会在餐盒里发现新菜系、新惊喜,“赵红炒饭”“赵红丸子”“赵红肉包”等特色饭菜得到孩子们一致好评。进入冬季,徐欣蓉要求食堂必须在学生进食堂10分钟内把饭菜放置到相应位置,确保孩子们就餐时看得见“热气”,吃得到“热乎”……

把“家人”装在心里

相较于“同事”和“家长”,徐欣蓉更愿意称呼老师和家长为“家人”,“家人们”是她每年教职工大会和家长会上不变的开头语。“进了校门,就是一家人,我愿意为了我的家人们付出最大的努力!”

每天的大课间徐欣蓉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做操。

作为学校的大家长,徐欣蓉把全体教职工都装进了心里。前些年,学校来了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由于大学刚毕业,工作经验不足,这个年轻人的课堂总是让人感觉“缺点什么”,于是徐欣蓉连续两个月推门听课,在听课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一堂课的优点和不足。现在,这位年轻的语文老师早已褪去了青涩的模样,成长为学校的语文骨干教师,去年还在青岛市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讨培训会上成功举办公开课。

一月举办一次教职工集体生日的传统,为平淡的工作生活添了一抹温暖的亮色。这一天,徐欣蓉一定会早早到达食堂,亲手为过生日的教职工盛一碗长寿面,用番茄酱在煎蛋上小心地画一个笑脸,最后一定加一句“这一年辛苦啦,生日快乐!”吃过这一餐独家定制的生日饭,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氤氲起一股浓得化不开的感动。

除了学校里的“家里人”,徐欣蓉的心里还牵挂着学校外的“家人们”。她每天都会去校门口接送点执勤,借此机会倾听家长们的心声,解答家长们最为关切的热点问题,俨然成了一个移动的“意见和建议收集箱”。对徐欣蓉而言,她心里最放不下的“家人们”就是特殊家庭和特殊孩子了。对于这些家庭和孩子,她都会和班主任全程跟进,详细掌握一手资料,想方设法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每当徐欣蓉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快乐的笑脸,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就会涌上心头。从教28年,教育工作者的荣誉感、使命感始终激励着她在教育的征途上不断前行。无论何时,为师生谋幸福、为学校赢发展、为教育添光彩,都是镌刻在徐欣蓉教育答卷上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