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是一颗种子》海外版权输出座谈会圆满成功

2024-06-25 12:2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32228)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6月2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第30届北京图书博览会(BIBF)上,举办了丰收先生的长篇纪实作品《太阳是一颗种子:寻找遗失的可可托海》海外版权输出暨新书分享会。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作为联合出版方,与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沙特阿拉伯马达里克出版社签署了马来文、阿拉伯文出版协议。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鸿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黄传会,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拿督吴恒灿,沙特阿拉伯马达里克出版社总经理Sara Zein,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罗卫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当代》杂志原副主编杨新岚等嘉宾参会。《太阳是一颗种子》的作者丰收先生以视频发言的形式参加了本次活动。

《太阳是一颗种子:寻找遗失的可可托海》自出版以来受到专家和读者的广泛关注,它将一段尘封多年的历史打捞出来,以可可托海有色及稀有金属开发历程为背景,结合一百多位亲历者的口述,再现了可可托海和伊犁河谷之间那些为祖国复兴梦而追逐、拼搏、奉献的人们的激情岁月,唤醒了公众视野中沉寂已久的国家记忆。此次海外版权的输出,既是海外出版界对这部作品的关注和肯定,也是对我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充分展示。

在领导致辞环节,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表示,“作为新疆籍作家,丰收一直关注新疆的历史与文化,力图以文学的方式展现新疆的沧桑巨变。《太阳是一颗种子》是一部深刻反映时代精神、传递价值信仰的优秀纪实作品,不仅全面记录了可可托海在特殊年代的建设历史,更将可可托海建设者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建功立业的巨大精神能量展示了出来”;“这本书的海外版权输出,将向海外读者呈现真实的新疆故事、呈现新疆走过的光辉道路,是海外读者了解中国、了解新疆的窗口。”

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罗卫华认为,“丰收通过对一百多位当事人的实地采访,生动讲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可可托海人以‘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为国分忧,为国争光’的可可托海精神。场景真实,笔触雄健有力,语言朴实真挚,有着极强的文学艺术感染力。”“《太阳是一颗种子——寻找遗失的可可托海》以其深刻的内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西北边陲文化的独特视角,作品的海外版权输出为世界各国的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是我们对外展示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机会。我们要借此机会,深入挖掘和整理新疆丰富的文化资源,拓展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挖掘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沙特阿拉伯马达里克出版社总经理Sara Zein表示,“衷心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新疆人民出版社在新书签约仪式上的辛勤付出,以及BIBF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促进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提供了宝贵的平台。文学作品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拓宽了读者的视野,更让他们得以深入体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从而增进对异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尽管中国与沙特阿拉伯在地理上相隔遥远,但两国人民之间却有着诸多共鸣。心与心的交流超越了距离的限制,我们坚信,基于这份深厚的情感纽带,未来两国间的合作将不断增多,友好关系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深化。”

远在天山脚下的作者丰收先生发来视频致谢,他谈到,“《太阳是一颗种子》这本书倾注了我对可可托海的深厚情感”“我希望通过我的文字,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可可托海人的质朴、坚韧和伟大,理解他们对家国的深厚情感,以及他们为实现国家建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太阳是一颗种子》的海外版权输出,是将这份精神和力量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桥梁。感谢每一位读者,是你们让写作变得更有意义。”

活动现场,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罗卫华,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拿督吴恒灿,马达里克出版社总经理Sara Zein,共同签署了《太阳是一颗种子》海外版权输出协议,标志着这部作品将正式走向国际市场。

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与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沙特阿拉伯马达里克出版社签约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罗卫华与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拿督吴恒灿现场签约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罗卫华与沙特阿拉伯马达里克出版社总经理Sara Zein现场签约

新书分享环节,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当代》杂志原副主编杨新岚的主持下,梁鸿鹰、黄传会、吴恒灿等嘉宾从不同角度对《太阳是一颗种子》进行了深入的分享和讨论,为在场听众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视角。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鸿鹰认为,“这是一部近几年涌现出来的非常重要、非常独特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帮助我们再一次认识新疆,再一次认识我们国家丰富的宝藏,再一次认识在过去时代以及现在的时代我们的人民如何接续努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而这些意义,对国外读者来说也非常重要,地理的阻隔并不能阻碍我们心意的相通。我们现在处于剧烈变动的社会时代,在这种氛围中,如何通过讲述自己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来体认世界的凝聚和命运共同体,这部作品有很多启示我们的地方。此外,丰收在写作过程中付出了很多艰苦的努力。他从大量的采访中,提炼、升华,把不同人的经历、记忆提纯出来交给读者,这本身是很珍贵的。记忆汇成了我们人性中一个又一个饱满的颗粒,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生命的过程。这本书为我们呈现出了这种丰富多彩的过程,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黄传会谈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同样养育一方作家。丰收长期生活在新疆,他写《太阳是一颗种子》这样的题材是非常准确的。此外,这部作品的创作可称为抢救性写作。可可托海的矿业开采史,如果从1935年算起距今已九十年,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几乎都不在世,这段历史几乎被湮灭掉了。所以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寻找遗失的可可托海”,我理解丰收创作这部作品是在寻找这段被遗失的历史,寻找被忘的可可托海人,更重要的是在寻找可可托海精神。更让人佩服的是,这部作品的文学性突出,表现在两点上,一是结构非常巧妙,打破了时间概念、时间顺序,他是从人物写起,从人物带出事件、带出历史;二是口述史的大量运用,他通过口述把这些生动、精彩的历史故事展现给了我们,然后再通过作者的叙述,完成了可可托海的历史和可可托海精神的书写。”

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拿督吴恒灿谈到,“这本书写出了中国特殊年代、特殊背景下的特殊故事和特殊人物,这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作品。马来西亚的锡矿矿藏非常丰富,这本书翻译成马来语读本,会对马来西亚上亿读者产生冲击。这本书的书名很有深意,我想作者是不是寓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粒种子,把这粒种子化成太阳的热量,就能照亮大地。丰收老师选择了最有挑战性的纪实文学题材,他的创作如他的名字一样,我相信丰收为当代文学创造出了丰收的成果。”

随着活动的圆满结束,我们期待着《太阳是一颗种子》在世界范围内生根发芽、绽放光彩,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促进相互理解的桥梁,为全球读者带来深刻的阅读体验和文化启示,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的声音,感受到更多中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