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做孩子们清晨的‘第一盏灯’” 青岛十七中高三班主任曲江玲21年用心陪走高考路,被学生们称作“曲妈妈”
6月7日,全国夏季高考即将拉开帷幕,在仅剩的几天时间里,高三班主任们正和学子们正做着最后的冲刺。都说高三班主任是“六边形教师”,他们背后有哪些故事?近期,记者走进岛城高中校园,将镜头聚焦在那些奋斗的身影上。
200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至今,48岁的曲江玲已经在青岛十七中当了21年教师,今年是她连续当班主任的第12年。在学生眼中,她是亲切的“曲妈妈”,更是成长的领路人。如今,随着夏季高考临近,她也将带着自己的学生,奔赴高考,“赢”战高考。
“待机”记录:
连续12年的清晨六点半到校
清晨六点半,曲江玲会准时到达十七中校门口,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12年。“孩子们有时会早早到校自习,所以我会提前一点来准备。”作为班主任,曲江玲永远是高三4班教室清晨的“第一盏灯”,这也意味着,一天的“待机”生活开始了。
距离高考还有几天时间,学生们正在“静悟”,但在在曲江玲看来,这“静”里,更需要老师的“动”。“我们会给孩子们安排模块化时间,并制定相应计划,在最后冲刺阶段做到平稳有序。”曲江玲的班里,每个时间段的“静悟”又被细分成三段,先是“打靶练”,可以让学生精准查漏补缺,避免长时间只看书效率低下;接着是系统梳理基础知识;最后是整理错题,回看“打靶练”中的失误。而这整整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曲江玲就守在教室里,“我们专门设了个答疑区。”她说,“孩子们有任何问题,随时能过来问。”她形容那个场景“非常火热,还要排队。”
下课后,曲江玲刚回到办公室,还未坐定,便有学生前来“求助”难题,十分钟的时间转瞬即逝,曲江玲根本来不及休息,就又要投入到下一场“战斗”中。“平时在学校来不及备课,晚上就会带回家。”虽然已是教了二十多年生物的老教师,但她仍坚持“三遍备课法”:第一遍,自己做;第二遍,从知识点的角度去梳理、理解;第三遍,站在学生的角度,预判哪里容易出错。“我得想学生会在哪里被知识点卡住。”她的每一套卷子都有红、蓝、黑三种颜色的笔迹,有时为了给学生挑选适合的习题,她需要做5倍甚至10倍的题量,这种近乎笨拙的筛选方式,换来了回报——十七中的生物成绩得到了质的提升,并受到公开表扬。
高三冲刺,身体是本钱。为了让学生们主动锻炼,她坚持每天跑5公里,风雨无阻,跑完她会把自己的运动记录大大方方地展示给学生看,“你们看,曲老师这么大年纪都能坚持锻炼,你们还怕啥?”因此,她班上的跑操,是出了名的整齐有精神。“教育不需要那么多花哨的东西,就看你够不够真诚,够不够认真。”曲江玲说。
“六边形教师”并非万能:
一心扑在学生身上,班主任也有自己的“小插曲”
在学生和家长们眼中,曲江玲是万能的,而且永远都是乐呵呵的,但其实,曲江玲有自己的苦恼。三年前的夏天,曲江玲刚接到担任新高一班主任的通知,正满怀期待准备迎接新生,但公公的突然离世给了她沉重一击,彼时,她的小女儿才3岁,大女儿刚升入初中,婆婆一蹶不振,身体每况愈下,生活的担子一下子重了起来。“家长的重任来袭,当时也想过能不能兼顾家庭和工作。”但每每想到班里的孩子们,曲江玲心里又觉得放不下,“中途撂挑子,不合适。”她思索后说道。于是,在周六周日匆匆办完葬礼后,曲江玲红肿着眼睛,在周一站到了高一新生的军训场上。
大家眼中的“六边形教师”,却无法全身心照顾家里的两个娃。“无论是做饭还是日常辅导孩子学习,我几乎没时间。”她偶尔会看看大女儿的作业,陪年纪尚小的二女儿玩一会玩具。“有人说,老师会有更多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我想说,恰恰相反,正因为是老师的孩子,他们更需要独立自主。”曲江玲告诉记者,因为自己的工作性质,两个女儿都特别懂事,从不让自己操心,“家里的事基本都是我对象在操持,他们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曲江玲说。
最骄傲也最意外:
“我想成为你这样的人”
“你最骄傲的事是什么?”当记者问出这个问题时,曲江玲红了眼眶,“我觉得是孩子们对我的认可,以我为骄傲。”回顾此前二十多年的教师生涯,孩子们总亲切地喊曲江玲“曲妈妈”或“老曲”,而这个称呼也是孩子们以曲江玲为榜样的最好见证。“‘老曲,因为你,我喜欢上了生物,喜欢上了当老师的感觉,我想成为像你一样的老师。’这是学生亲口对我说的。”曲江玲的语气中有抑制不住的开心,她说这个学生现在已经是青岛一所学校的老师,“我带的上一届毕业生,有个孩子报考了师范大学的生物系,她对我说,‘老师,我想成为和你一样的老师。’”在曲江玲看来,自己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一个表情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一辈子,因此,她格外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这是我们的责任所在,必须谨慎,不能懈怠。”她说。
最让她意外的,是大女儿对自己的态度。“我没什么时间管孩子,但在大女儿的作文里,她说我是‘掌灯人’。”曲江玲骄傲地表示,正在读高一的大女儿希望日后也能考入师范类学校,然后当一名生物老师,“我问她,你不觉得妈妈很忙吗?女儿跟我说,‘妈妈,你是我的骄傲!’”曲江玲表示,正是学生和女儿对她的肯定,让她一次又一次的在压力和疲惫中自愈。
老曲的高考故事:
是全家人的托举,也是成为托举人的开端
“我当时可用功了。”回想起二十多年前的高考岁月,曲江玲历历在目。“我从小就想当老师,上高中的时候,我经常学习到听不见铃声,等抬头的时候,大家都回家了。”在曲江玲的回忆中,父母从不给她压力,弟弟也非常支持她,“当时,要去邮局打电话查高考成绩。”曲江玲到现在还能清楚地记得自己的高考成绩是608分,那时候有人跟曲江玲的弟弟开玩笑说曲江玲上大学一定要花很多钱,“我弟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上学。”曲江玲感动地说。正是这份来自家人的托举,让曲江玲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踏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成为一名托举人的想法,也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
如今,她用自己的爱和智慧托举着更多学生的梦想。“人生很漫长,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平平淡淡的,像流水一样缓缓流淌,但在重要节点上一定要理智而清醒。”作为过来人,曲江玲时常与学生谈心,“高考不代表人生的全部,每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无法选择,但可以选择付出多少努力,把握好方向。”她说道。
这一届学生即将踏上高考考场,曲江玲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让孩子们少走些弯路。“确实,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只希望我的经验能给他们些许启发,相信在某个节点,他们也一定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话音刚落,曲江玲又匆匆忙忙地要回教室继续“待机”了。
(半岛全媒体记者 金鑫)
- 今日辟谣(2025年7月21日)
- 他们将崂山之美传播,21位崂山文旅推荐官闪亮啤酒节“媒体之夜”
- 聚焦AI赋能 青岛品牌日系列活动7月17日至21日举行
- 深藏不露的隐形冠军⑤丨减重21公斤!全球最轻重卡车轮“滚”下流水线
- 特别策划|第21个中国航海日,看值得骄傲的大国重器!
- 92岁游本昌,宣誓入党!他的入党申请书写了21页
- 21名小学生凑300元聚餐,饭店老板接单上20多道菜:希望孩子们留下美好回忆
- 游本昌宣誓入党!入党申请书写了21页,回应“92岁为何还入党”:曾觉得自己“差得很远”
- 恒伴廿一 YOUNG帆起航 | 恒丰银行青岛分行举办21周年行庆趣味团建活动
- 崂山今年将在21个村庄修建近千个停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