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应多考虑适不适合 部分专业名字相似但大不同

2021-06-15 21:5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24440)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

6月15日,高考生开启模拟志愿填报,过了一把填报名校志愿的瘾。更多高考家庭在考虑志愿填报,纠结于高考志愿到底该如何填报。在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下,专业的重要性得以突出出来,成了一众家长志愿选择的关键词。与其挤热门不如做自己,结合选考科目、个人兴趣、职业规划等,综合做出一个适配度更高的方案。

志愿数量增多

兴趣成了志愿第一关键词

6月15日是模拟志愿填报首日,很多高考家庭早早守在电脑前,在系统开放的一刻登陆进去,熟悉志愿填报的流程和操作方法,为接下来的志愿填报做准备。新高考改革正式落地之后,带来了考试形式、成绩构成、划线方式等变化,与万千高考家庭密切相关联的,还有志愿设置和填报上的调整。

新高考采用“专业(专业类)+学校”方式,一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一个志愿,取消了此前可以专业调剂的选项,专业被推到了前台的重要位置,成为考生志愿填报的重要参考,可以优先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普通类最多可以填报96个志愿,艺术和体育类最多可以填报60个志愿,专业志愿数量上的总体增多,也让高考家庭感到选择的幸福。

“我们从高一选科阶段起步,就在考虑未来的职业方向。”进行模拟志愿填报的一位家长说,兴趣一直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虽然目前高校成绩尚未发布,但结合一模和二模考试成绩,以及高校2020年招生的专业,基本确定了96个志愿的方向,等到高考成绩发布再具体做调整。他告诉记者,孩子对自动化、计算机感兴趣,这是志愿选择时的重要指标,重点关注了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

既然有了意向专业这个方向,志愿选择也相对简单的多。家人特意到高校官网查询信息,了解高校此类专业的实力排名,大致圈定了一批专业突出的院校,“有些高校可能专业不突出,但是综合实力比较靠前,也在我们考虑的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之上,一家人又划定了感兴趣的城市,一步一步做减法缩小包围圈。在他暂时列出的志愿表格上,前几列是基本相同的专业名称,但高校的层次却比较分明,优先保障能够被喜欢的专业录取,还根据模拟考成绩做了“冲稳保”。

多一次选择权

面对提前批机会有取舍

新高考下,招生类别分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三种。普通类分为提前批、特殊类型批、常规批;艺术类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体育类分为提前批、常规批。在这次模拟志愿填报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非常惊喜地发现,提前批的院校很丰富,可以选择的余地比较大,填报时不占用常规批96个志愿,似乎给了考生多一次选择机会,有一种“不报白不报”的感觉。

根据我省2020年录取数据,提前批共录取26542人。其中,夏季高考普通类19453人,艺术类6540人、体育类158人。录取考生中,综合评价招生2168人,省属公费师范生5000人,省属公费医学1300人,省属公费农科生656人,市级政府委培师范生737人。确实有一批成绩优秀的高考生,通过提前批锁定了大学,提前结束了志愿填报的征程。

提前批招生类型比较丰富,包括了军事、公安、航海、消防、公费生、委培师范生、综合评价招生、高水平运动员、飞行技术等类型本科招生,以及飞行技术、直招士官生等类型专科招生。安排两次志愿填报,第一次志愿填报填报一个院校志愿;第二次志愿填报填报4个顺序院校志愿。但对于高考家庭而言,提前批的菜看上去很多,适合考生的往往只有一碟,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填报。

“到底填不填报提前批,我们一家近期一直在商量,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一位考生家长告诉记者,他看中公费师范生的利好政策,打算让孩子走教师的道路。但公费生属于定向就业,就怕到时候不能去到心仪城市,计划填报志愿时不选服从调剂,不成功还不耽误后续志愿填报。一位高校招生负责人介绍,提前批多数设了一些附加条件,一旦在提前批志愿录取后,也就结束了志愿填报的工作。考生在进行提前批志愿填报时,一定要清楚了解提前批的报名条件,充分了解相关类型培养、就业等信息,避免被录取后发现与兴趣不适合,尽量跟未来的生涯规划相吻合。

96个志愿全填满有讲究

部分专业名字相近但大不同

“96个志愿选择起来不容易,也不一定非要全部填写满,但填报多了自然意味着录取机会多一些。”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家长计划尽可能多地填报志愿。根据2020年新高考统计数据显示,夏季高考普通类考生平均填报志愿数为84个,其中普通类报满96个志愿的考生比例为64.2%。具体到投档而言,前30个志愿投出人数占投档考生数比例为52%,前70个志愿投出数占投档考生数比例为90%。省招考院相关专家介绍,从2020年录取情况来看,96个志愿设置是比较合理的,为了尽可能增加志愿投出几率,建议尽可能填满96个专业志愿。

省招考院专家介绍,志愿参考策略有三个思路,一是根据专业选报,若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可首先选择几个比较心仪的专业,综合考虑选择拟报考的专业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但考生一定要充分了解专业内涵,有些专业名称看上去比较相似,但从事职业岗位却大不同,例如口腔医学专业,授予医学学位,可以当医生,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授予理学学位,从事假牙设计制作,不能当医生。二是根据学校来选报,若考生比较看重学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选定几个目标院校,在院校内选择心仪的专业。三是兼顾学校和专业,在对自身实际和心仪高校、专业了解的基础上,寻找院校和专业平衡点,综合定位学校和专业。

“在志愿填报前,考生应该对自身情况有较为客观的判断,不能盲目攀高,也不要妄自菲薄。”省招考院相关专家介绍,考生根据高考分数、分数线和位次等信息,合理将自己定位在大致的高校范围内,同时考虑专业选择。基于兴趣优势、职业规划、现实条件、社会需求,进行初步的高校和专业定向。在综合分析研判信息基础上,按照划定的高校范围和专业定向,上下延伸选出大菜单,适当缩小范围至小菜单。优化志愿要坚持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可以将优势不大但喜欢的专业放在20到30个左右来冲,有一定优势也较为喜欢的志愿放在中间30至40个左右来稳,优势比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后20到30个来保。

别为热门遮望眼

选择专业要有一些冷思考

新高考突出了专业的重要性,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有些家长在选择高校和专业时,紧盯较为热门的专业不放。从2020年普通类常规批第一次投档看,传统热门专业的报考人气度向来不低,财经类、计算机类、医学类院校或专业等,在第一次投档期间的录取表现比较突出。以中国海洋大学录取数据为例,法学和会计学专业投档线名列前茅,对比可查询的省内2019年录取分数看,这两个专业的录取分数基本不低。

“选择专业不要盲目挤所谓热门,热门专业不一定是优势专业。”在一位高校招生负责人看来,所谓热门与历史条件、时代背景有关,“冷热”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结合兴趣爱好、选考科目、学科优势、未来规划等,综合做出一个适配度更高的方案,这是专业选择过程当中最为理想的方式。与此同时,在志愿填报前可以结合国家发展战略,这一类专业的发展前景也会比较可观。

在青岛理工大学招生办一位老师看来,专业无冷热之分,具体到某一个高校,评价指标就要看该专业的学科实力、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毕业生升学就业层次等维度,不能唯录取分数对专业进行冷热划分;对考生个人而言,选择专业更应该考虑适不适合自己,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兴趣,以及自身是否愿意从事与该专业关联度较高的职业去发展。

他认为,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改革从投档录取来看,是非常成功的,改革平稳落地,在2021年山东省夏季高考人数和各高校在山东省投放招生计划的数量均没有大幅变化的情况下,2020年录取数据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参考数据时,一定要重点关注选考科目对最终录取结果的重要影响,在具体报考某一学校某一专业的时候,首先要看选考科目是否匹配。其次,查看该专业的招生计划较往年是否有较大变化,在报考时一定要拉开志愿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