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送难”不再难!山东省基本实现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

2021-06-25 10:59 山东教育发布阅读 (19887)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接送难”不再难!山东基本实现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

课后接送和托管一直是困扰着广大学生家长的难题。山东省教育厅将“推广义务教育课后托管服务”作为一项“顺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工程,纳入2021年度“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通过创新形式,完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目前,全省开展课后服务的小学达到10207所,占全省小学总数的94.37%,惠及小学生486.51万名,基本实现了有需求的小学生全面保障。山东省被教育部确定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的4个省级典型案例单位之一,我省日照市课后服务的经验做法得到王沪宁同志批示肯定。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将其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全省层面进行安排部署。立足社会期盼、群众需求,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审议小学课后服务推进工作,省教育厅联合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全面推进课后服务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内容方式、经费筹措、教职工激励及监督评价等政策措施。

自2019年秋季学期起在全省小学全面推开课后服务,有效解决了群众关注的“托管难”问题。2021年,为推进“双减”工作落实,山东加速课后服务提质升级,并将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强力推进。省政府将开展小学课后服务情况纳入对市、县(市、区)政府教育履职评价、义务教育群众满意度评价,推动各市、县(区)健全监管机制,把课后服务纳入学校考评体,以强化监督考核推动小学课后服务“整省推进落实”。

省教育厅将课后服务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渠道,鼓励各学校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培养,组织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完成作业、自主阅读,开展文体、科普、社团活动,以及户外拓展训练、劳动实践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例如,潍坊市各学校依托现有资源开发了学科拓展、兴趣特长、职业技能、创新实践类课程,平均每处学校达到15门类以上;青岛、济宁、滨州等市结合本地特色,邀请非遗传承人、家长代表等到校开展公益辅导和服务。日照市科学设置服务内容,开设艺术类、运动类、科技类、益智类、语言类、手工类等特色活动100余门,构建起以答疑辅导、课外阅读、特长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课后服务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学生和家长自愿参加”的原则,采取“学校组织、班级汇总、统筹分组”的方式开展。课后服务由当地政府组织推动,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负责,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力量协调参与。赋予学校自主权,因地制宜设计课后服务项目,组织实施并对服务内容、质量进行管理。对于各地师资力量、实施条件不足的,通过发展社会志愿者、购买第三方人员和有办学资质机构的服务等方式予以补充。鼓励社区、企事业单位提供人才、场所、设施等资源支持课后服务工作。积极发挥家长作用,鼓励家长自愿参与学校课后服务。

一是完善经费保障,按照课后服务性质,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社会赞助等方式多渠道筹措经费。目前,全省由财政补贴对课后服务予以全部保障或部分保障的县(市、区)比例达到53%。采取服务性收费的,充分征求社会和家长的意见,合理确定收费标准,确保课后服务公益属性。例如:日照市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区县财政按每生每年120元的标准提供经费,市级财政给予20%奖补,2021年,将经费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

二是完善激励机制,通过核增绩效工资总量对于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教职工予以倾斜,并建立健全评先评优奖励机制,将参与课后服务工作量、教研创新等情况纳入教职工工作评价考核。全省共有72%的县(市、区)结合实际细化了激励措施,切实提高广大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一项举措,多方受益,通过开展课后托管服务,一是破解家长托管难题。对于上学日放学后“三点半”“四点半”家庭接送有困难的小学生,全面予以保障服务,有效解决了小学生家长关注的托管难的问题。

二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部分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段广泛组织开展文体、社团活动,成为课内教育教学的有益补充,打造了“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同时,吸引大量家庭将学生课后放在学校,而非到校外培训机构参加文化补习,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三是增进家校关系。政府和学校主动担起课后服务的责任,形成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育人新格局,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