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怎么做?青岛将在幼儿园开展入学准备教育,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

2021-08-19 20:5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884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雅琴

近几年暑假,岛城的幼小衔接班十分火爆。市区部分小学对一年级新生上衔接班的情况进行过统计,上过的比例高达60%-80%,幼小衔接几乎成了新生入学的“必修课”。针对这种现象,8月19日,市教育局印发《青岛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验方案》并进行政策解读,青岛将主要从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幼小联合教研、家园校共育、专项治理五个方面共同行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做好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科学衔接工作。

大班下学期为入学准备期,一年级上学期为入学适应期

青岛市幼小衔接实验的实施步骤分为准备阶段、实验阶段、总结提升阶段。实验阶段从2021年9月到2022年6月,全市幼儿园及小学开展入学准备教育和入学适应教育,开发相应课程,实施家园校共育,幼儿园与小学在课程、教学和教研等方面开展研究合作。

幼儿园要开展入学准备教育,将大班下学期设置为入学准备期,优化一日活动安排,适当增加每周集体教学活动的数量和单次时长,适当缩短午睡时间,增加小组式、探究式、体验式活动安排,提高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开发幼儿园入学准备期主题课程,帮助儿童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各方面的入学准备。

小学开展入学适应教育,落实零起点教学工作的要求,合理安排内容梯度,防止和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设置过渡性活动课程,确保每周不少于1课时。教育方式主动向幼儿园衔接,强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教育方式和探究性、体验式学习。

幼儿园和小学开展联合教研,建立幼小协同的联合教研制度,定期开展专题联合教研。以幼儿园或学前教育联盟体为单位与当地小学建立教研共同体,共同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形成课程内容及能力要求的有效衔接。

深入开展家园校共育。幼儿园和学校应宣传幼小衔接的科学理念和正确做法,以向家长“述职”方式展示幼儿园及小学在推进科学幼小衔接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及成效,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储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化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

大力开展专项治理。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置学前班,不得组织考试测验。小学不得非“零起点”教学,不得组织入学测试,不得将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纳入招生条件。校外机构不得对学龄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不得进行小学课程教育。

家长多让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已成“刚需”

记者采访了解到,每年都有大批孩子在幼升小阶段上幼小衔接班,有的孩子甚至大班下学期就不在幼儿园里上了,专门出去上幼小衔接班。特别是每年暑假,很多类型的“幼小衔接”辅导班开班,不少辅导班推出小班制教学,深受家长欢迎,甚至出现“一班难求”的现象。“孩子马上就要上一年级了,得提前接触一下小学课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市南区一名家长介绍,她给孩子报了一个半月的幼小衔接班,提前让孩子学习了拼音、数字等知识。

“我家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已经很晚了,班里很多同学大班下学期就不上了,家长给报了全日制幼小衔接班,就是为了让孩子提前体验小学的作息时间和学习习惯,让孩子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市北区一名家长周女士表示,今年暑假期间她也给孩子报了幼小衔接班,主要让孩子提前适应了小学节奏,学着自己吃饭,多拿笔写字,课堂上能坐得住。“上了小学就有作业了,若不提前练习写字,上了小学做作业会很慢。”周女士说。

家长们普遍反映,衔接班的课程设置与小学基本一致,孩子们在幼小衔接班主要学习拼音、识字、数学加减法、阅读、写字等内容,体育、美术等课程也被列入课表。但由于青岛对“提前授课”情况的整治力度较大,不少衔接班会用校外绘本来取代小学课本。此外,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幼小衔接已渐渐成为“刚需”,衔接班的价格也不菲,暑假班一般为6周,每周上5天课,3000元基本算是“起步价”,价格贵的近9000元,而这还仅是学费,如果加上餐费、校车费等,轻松破万。

是否适合因人而异,“优势”并不持久

幼小衔接班究竟有没有必要上?市北区一所小学班主任辛老师介绍,近几年一年级新生上过幼小衔接班的比例大约在80%左右。“上过衔接班的孩子有的把拼音全学完了,有的把20以内的加减法学完了。这些孩子因为很多知识已经学过了,有部分上课注意力明显不够集中。”辛老师介绍,小学知识更应该引导孩子探究得出答案的过程,而不是只知道结果。但很多上过衔接班的孩子,只知道答案,却不知道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很多上过衔接班的孩子在一年级上学期优势比较明显,但后期下降也很快”,辛老师表示,她比较排斥幼小衔接班,并且曾经作为家长也试听过幼小衔接班,但她发现有些老师讲的内容都不对,恐怕会对孩子产生错误的引导。

“当时班里对上过衔接班的孩子进行统计,一共只有3个孩子没上过,我们就是其中之一。”辛老师介绍,当时孩子在一年级上学期确实不占优势,但孩子的上课注意力很集中,下学期很快赶了上去。“其实上不上衔接班因人而异,上过衔接班的孩子刚入学确实优势明显,对孩子自信心也是一种激励。但我的孩子心态比较好,所以没上衔接班也能很快适应”。辛老师告诉记者,从往年孩子们的表现来看,孩子进入二三年级后,上衔接班的“优势”就几乎完全消失了。

记者随机采访了市南、市北、李沧几所小学,发现近几年一年级新生上过衔接班的比例大约在60%-80%左右。市北区一所小学的杨校长也告诉记者,在幼小衔接班学过学科知识的孩子,上学后确实在短时间内会表现出一点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持久。零基础入学的孩子,如果能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赶超上过衔接班的孩子。

幼小衔接应科学指导,家长少点焦虑心

而在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中,也对幼儿园和小学开展衔接工作给出了具体指导。里面提到,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对各种能力的要求差异较大。如“学习能力”中关于书写能力,幼儿园的“具体表现”为:在绘画、拼图等活动中,能识别上下、左右等方位,能认识并书写自己的名字。教育建议提出:“做好必要的书写准备。养成幼儿自己扣纽扣、系鞋带的习惯,锻炼手部精细动作,促进手眼协调。在绘画拼图等活动中认识上下、左右等方位,通过‘跳房子’‘给小动物找家’等游戏,帮助幼儿认识田字格的结构。不宜要求幼儿提前学写字,幼儿有自发书写行为时,可以示范正确的书写姿势,帮助幼儿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运笔技能,但不宜进行机械训练,也不宜简单评判写得对不对、好不好,重在保护幼儿写画的兴趣。”

而书写能力在小学的“具体表现”为:“学习认识汉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初步掌握书写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教育建议提出:“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指导儿童借助田字格把握汉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掌握正确的运笔方法,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通过给自己制作小书签、给爸爸妈妈写生日卡等方式,感受写字的意义和乐趣。对控笔能力弱的儿童要给与特别关照,允许他们有一定的适应过程。”

此次青岛印发《青岛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验方案》,不少教育人士认为很有必要,有利于科学地指导幼小衔接,避免孩子在校外不专业的机构受到错误引导。“一些校外机构过分夸大幼小衔接的作用,加大了家长的焦虑感。但其实校外机构鱼龙混杂,很多老师都不专业,幼小衔接重点是关注习惯养成。此次由市教育局牵头,科学制定幼小衔接方案,既可以让孩子受到更专业的入学衔接,也能减轻家长的负担,缓解家长的焦虑心。”杨校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