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减”丨青岛大学市北附属中学校长卢宝山:让教育回归本原

2021-08-21 12:3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6033) 扫描到手机

特约评论员:卢宝山,青岛大学市北附属中学校长。青岛市名校长、青岛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青岛市德育先进个人、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青岛市市北区拔尖人才。

教育的原点是什么?教育要回归到什么地方?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说:“在古代学校里,哲学家传授的是智慧,现代学校降低了标准,教授讲求的是学科,从神圣的智慧沦为各门学科课本知识,这标志着多少世纪以来教育的失败。”

教育的概念首先是德育的概念,教育的原点和回归的地方是学生智慧的成长和精神的成长,从而成就其精彩的人生。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遇见美好,让孩子欣赏美好,创造美好,享受美好。

可是不当的教育不仅让孩子苦不堪言,家长更是苦不堪言。

不当的教育让孩子失去童年的美好,失去了学习的美好,家长因为孩子的学习而焦虑,家庭氛围剑拔弩张,家庭鸡飞狗跳。

“剧场效应”绑架了几乎所有的家长。

一个剧场,大家都在看戏。每个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员的演出。忽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看戏,于是,周围的人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来看戏。最后全场的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

有什么区别吗?先站起来看戏的人在短时间内看的更清楚了,等到大家都站起来了,所有人看的效果和原来几乎相同。

只是,所有人都成了站着看戏,所有人都更累了。

所有人,比原来付出了更多的体力成本,得到了和原来一样的(甚至更差)观剧效果。

更悲剧的是,虽然大家都更累了,但不会有任何人选择坐下来看戏。

因为,谁选择坐下来,谁就啥也看不到。

孩子周一到周五白天在学校里学习,下课后以及周末到辅导班学习,没有自己的活动时间,许多时候孩子想在放学后或者周末约同学玩一下都没有时间,因为没有人跟你玩,大家都在上辅导班,于是不上辅导班的孩子和家长都觉得不上辅导班是一种“罪过”,上辅导班成了所有学生的“正常”现象,辅导班不仅剥夺了孩子和家长的课余时间,还剥夺了家庭的收入,辅导班的高收费让家庭苦不堪言。

教育部施行“双减”政策是学生和家长的福音,让孩子和家长欢呼雀跃。

双减政策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学校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就要对学生作业统筹安排,控制作业总量,加强作业设计指导,这样学生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进行自己感兴趣的素质拓展,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活动等。

“双减”政策要求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这就厘清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以学生的“品格”教育为主,“智育”教育为辅,“学校教育”以学生的“智育”教育为主,“品格”教育为辅,只要家长和孩子不进行直接的“智育”教育,家庭就会母慈子孝,家庭和谐幸福的指数会大大提高。

“双减”政策明确了校外培训学科类与非学科类教育的范围,对校外培训学科类的教育进行治理,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进行拓展和学习,大大提升学生的素质。

“双减”政策厘清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界限和责任,厘清了校外培训和学校教育的界限和责任,教育部的这种做法是正本清源的做法,让真正的教育人做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正如习近平指出:“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

我们的教育由对学生一时负责转为对学生一生负责,我们要培养学生人性的善良,责任的担当,让学生获得一生幸福的能力。教育的原点在于孩子精神的丰盈,灵魂的高贵,在于人性真善美的发现、发展,唯有如此,我们的生命才能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