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课后服务课程,助推“双减”落地生根!青岛市北区课后服务这样做

2021-11-14 21:1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7794)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丰富课后服务课程,助推“双减”落地生根!市北区课后服务这么做

为了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切实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市北区各校课后服务不止步于做好学生放学后“看护完成作业”,而是坚持“实践育人”理念,让学生在各类课后服务活动中释放天性、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增强体质,将课后服务打造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第二课堂”。

辽源路小学打破学生单一坐在教室内写作业、自主学习的局面,学校充分发掘并利用校外机构、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优质资源,在课后服务中开设了“多彩和乐+”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以此提升课后服务品质。

上清路小学开展“四段式”课后服务模式,丰富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其中,“志愿一刻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益终身的奉献美德。“多彩一小时”开展体育、艺术、科技、信息技术、文学等30多个选修课。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课参与。

明德小学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等校内资源进行拓展阅读。同时,学校相继成立了足球队、篮球队、合唱队、口琴队、舞蹈队等多个学生社团,进行体育、艺术技能提升等活动,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洮南路小学积极采用“课后服务、特色社团和第三方特色课后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启了本学期的课后服务工作。精彩的课后时光,不再仅仅有课业的完成,手工制作、创意绘画、社团展演成了洮小孩子最喜欢的课后服务项目。

博文小学站在全面育人的角度,设置实施了“常规+特色”的服务项目。常规项目:学生在教师的看护下,完成当天作业和学习任务。特色项目:根据学生兴趣并结合“十个一”项目,开展社团活动及博雅文化棋、阅读、绘画、书法、手工等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打造“教师用心、家长放心、学生开心”的“三心”课后服务,青岛重庆路第三小学开设了十多个社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室内还设有读书角、运动角、书法角,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不但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宁安路小学作为天文特色学校,在课后服务中以“星文化”为核心,围绕“嫦娥、长征、神州、天问、天舟、天宫”主题,通过读、看、写、画、做、讲的方式,创设了1+N课程,让学生在天文特色课程中,探究、体验、提升!

山东路小学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安全有序、寓教于乐”的课后服务,通过寓教于乐的小游戏,还原了历史剧本中。

市北区第二实验小学结合“十个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课外阅读等多种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成就学生的成长。

杭州路小学通过开展绘画、手工、合唱、啦啦操、排球、科学实验等多种社团活动,让学校艺术、体育、科技等特色项目在“课后服务”中得到延伸。同时与“十个一”相结合,开展:阅读、影视欣赏、体育活动、智力棋类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市北区实验小学和青岛无棣四路小学把开展特色社团活动作为落实“5+2”课后服务政策的重要举措,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打破班级和年级界限,组织了古琴、竖笛、口琴、合唱、足球、编程、书法、国际跳棋、美术等社团,配备专业指导教师,让社团成为了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

鞍山二路小学为了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更好的吸引学生参与,结合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将每日课后服务划分为三个时段,时段一:精心的作业指导,时段二:多彩的体育活动,时段三:丰富的特色项目,促学生全面发展。

长阳路小学将课后服务与‘十个一’项目融合发展。学校课后服务集“特色化、育人化、弹性化”为一体,运用“集中服务+特需服务+特色服务”三条渠道的同时与社团并举,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和家长赞誉。

敦化路小学力求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开设传统与国学、万物皆数、合唱团、七彩画廊、翰墨飘香、足球俱乐部、科技小组等10余门的素质教育课程,最大限度地从各方面满足家长和学生对课后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保证师资,使课程更加专业和规范。

桦川路小学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督促学生学习,解答学生学习疑问,在完成当天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安排了文体、艺术、阅读、劳动、科技等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各类校、班级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洛阳路第二小学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邀请生涯教育讲师走进课堂,为孩子们带来精彩的生涯教育课,增强孩子对自我和人生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拉近了孩子与职业、社会之间的距离,打开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大门。

人民路第一小学课后服务工作与推进“十个一”项目有效结合,开设了舞蹈、啦啦操、篮球、足球、击剑等社团,让课后托管更加丰富多彩。三点半后的校园里,有动有静,处处能够感受到同学们积极向上的氛围。

南仲家洼小学科学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延长课后服务,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开展声乐、尤克里里、版画、水彩、篮球、戏剧等艺术特色课程活动,让同学们在课后学习艺术体育技能,搭建“十个一”项目行动的拓展路径。

宜阳路小学结合青岛市“十个一”项目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艺术、体育等兴趣活动,共开设课后兴趣社团20余种,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同时使孩子们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郑州路小学在课后服务时间,由教师看护学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结合“十个一”活动项目,开展阅读、手工、绘画、田径、足球、排球等社团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普集路小学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围棋社团,开拓思维,不畏强手;篮球社团,锻炼身体,敢打敢拼;足球社团,团队协作,力挽狂澜。普集路小学扎实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国开实验小学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课后服务活动,与“十个一”项目的实施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劳动、阅读,把课后服务变成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也确保了“双减”政策全面落地。在用心、用情、用爱成就的有温度教育下,更多的孩子在逐渐找到兴趣、发现自我,行千里、致广大、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