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荐丨《镜中》:艾伟长篇新作,媲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治愈力作
《镜中》
艾伟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镜中》是一部找寻属于中国人的内心语言,打开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长篇小说。小说穿梭于中国、缅甸、美国和日本四个国度,巧妙地编织起一张爱恨交叠而疑窦重重的迷网。小说讲述了一位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望的建筑设计师在突遭人生重大变故后,重新思索生命意义并寻求自身救赎的故事。艾伟以深厚的建筑美学功底,将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小说中卓绝的建筑构思之中;小说的四个部分结构精巧,互相呼应,在叙事上具有建筑学意义上的对称之美。
艾伟以东方文化为精神背景,深怀慈悲之心,书写了生命的坚韧与脆弱,人世的无常与日常生活的恒久力量,爱的不由自主和恨的最终释怀。艾伟在文本中设置了多重镜像,当下与历史、自我与他人、光与暗、生与死、灵与肉,相互映照,真实不虚。于是这个发生在本书的故事,成了我们所有人的故事。
相比发表于文学杂志的版本,此次由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的单行本是作者进一步修订后的定稿,正文后增加长达14页近一万字的附录以及作者创作谈等独家内容,且随书附赠精美问题卡片。
编辑推荐:
* 一段跨越四国寻求救赎之旅,一部走出阴霾自我疗愈之书
故事围绕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突遭剧变展开,面对家庭和人生的支离破碎,主人公庄润生作为间接导致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在自责与迷茫中踏上了自我放逐,同时寻求救赎的旅程。故事的其他三位主要人物也都带着各自的伤痛,试图在生活的废墟之上重拾前行的勇气。正如作者艾伟所言——“任何艺术都是人间镜像”,芸芸众生都曾在黑暗中艰难挣扎,找寻光亮,于是小说与现实世界相互映照,这个发生在本书的故事,成了我们所有人的故事。
* 窥破情爱纠葛的迷网,找寻心灵安放的终极可能
有关爱与恨、罪与罚、生与死的探讨贯穿了艾伟的创作生涯,他始终致力于对人类心灵幽微处的勘测。《镜中》依然延续了这一母题,几位主角陷入情爱编织的迷网无法自拔,激情与背叛的戏码轮番上演,而所有人不约而同地奔赴同一个终点。作者不仅意在呈现人性的复杂,更试图从个体的情爱纠葛出发,揭示中国人普遍的精神困境,并找到一种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东方式的救赎与解脱之路,在形而上层面使心灵得以安放。
* 当代实力派作家艾伟创作成熟期又一自我超越之作
《镜中》是艾伟创作的第七部长篇小说,倾注五年心血反复打磨而成,呈现了作者对于文学根本性问题的最新思考,也是对于小说技艺的又一次大胆探索。“建筑”是小说中关键的情节元素——庄润生是享誉世界的建筑设计师,他将对于生命的体悟融入为山口洋子设计的道场中,建筑也作为一种“小说的方法”——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四个主要人物的故事发生在四个国家,作者以深厚的建筑学功底,在其中设置了多处呼应和对称关系,将小说本身精心雕琢为一座精妙的艺术品,反映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和卓绝的美学造诣。
作者简介:
艾伟
1966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上虞,中国当代中坚实力派作家,现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
著有长篇小说《爱人同志》《爱人有罪》《风和日丽》《盛夏》《南方》等,中短篇小说集《整个宇宙在和我说话》《妇女简史》等。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意、德、日、俄等多国语言出版。最新作品为中篇小说《过往》和长篇小说《镜中》。
曾获第二届《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第十九届中篇小说百花奖、《小说选刊》奖、首届鲁艺文艺奖、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等,作品多次获中国小说学会、《收获》等各大年度排行榜冠军。
名家推荐:
“读《镜中》,犹如走在光影变幻的建筑中,悬念丛生,欲罢不能。”
——麦家(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
“艾伟的《镜中》,有天有地,有你有我。”
——迟子建(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
“艾伟在文本中设置了多重镜像,当下与历史,自我与他人,光与暗,生与死,灵与肉,相互映照,亦真亦幻。”
——格非(著名作家、清华大学教授)
“一部幽暗的小说,艾伟却把它写得很敞亮,以至于辽阔。艾伟的杰出就在这里,他让幽暗发出了光芒,并让幽暗拥有了维度。”
——毕飞宇(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
“《镜中》开启的是一场内心的自我救赎。艾伟试图找寻属于中国人的内心语言,打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并找到中国人的“灵魂”。”
——南帆(著名评论家)
“《镜中》既有刀剑,也有莲花,两者又是如此和谐融于一体。”
——张燕玲(评论家,《南方文坛》主编)
“以他人为镜,表现人间百态,世间万物。”
——王春林(著名评论家)
“人的远行使得《镜中》在空间上具有了世界视野,在不同的国度和文化中与不同的人相逢相遇,在当代的“流动性”中,中国被编织进世界之中,人性的问题由具体的个人伸展到了普遍的人类。”
——杨庆祥(著名评论家、诗人)
“《镜中》匠心独具的布局产生了一种结构上的整饬之美,同时也让叙事从情感纠葛这一看似狭窄的切口深入下去,延展至阔大丰赡的空间,赋予个体的苦痛更具普遍意义的悲剧感。”
——徐晨亮(著名评论家、《当代》主编)
目录:
第一部 001
第二部 089
第三部 185
第四部 287
附录 397
后记 413
致谢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