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创新,项目建设的“新引擎”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教创新园区建设纪实(中篇)

2022-07-06 16:11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70767) 扫描到手机

站在灵山湾畔古镇口核心区这片生机勃发的土地上,前来参观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教创新园区(以下简称“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这一项目建设的中国海洋大学的师生代表们呼吸着纯净的空气,凝望着从海滨向着大珠山绵延而去校区,大家心旷神怡,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美之情。

青岛西海岸新区在“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建设中,创造出了项目建设新的“新区速度”,其中究竟靠的是什么?

参与这个项目建设的人们给出的答案是——创新。

是的,是创新。青岛西海岸新区在推进“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建设中,以创新赢得发展先机,跟着需求走、奔着问题去,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把创新作为项目建设推动力,创新,成为驱动点燃项目建设的“新引擎”。

(一)

“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建设全面展开之后,根据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和管委的要求,新区建筑工务中心在项目建设中以创新为引领,科学布局谋篇,有序搞好项目建设和推进。针对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一方面组成突击队开展攻坚活动,参战建筑工人争分夺秒,奋力拼搏,全力以赴确保建设任务完成;一方面向管理创新要效益,为建好建优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项目管理人员会同上海宝冶集团以及各参建单位,主动创新、攻坚克难,采取多种非常规的组织措施,通过搭设相同尺寸的钢结构胎架的方式,保证了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与稳定。

在施工方法、设计文件方面,实事求是结合项目现场情况,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优化施工工序,完善设计内容,因地制宜地选择施工工艺、工法,全面提升了建设效率。与此同时,指导建设单位积极推广“四新”应用,目前项目已应用了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等十余项新技术,实现了提升工程质量、节约建设成本等多重效果。

项目东区生活区由于土地报批问题,开建时间晚,实际建设时间只有原定计划时间的30%,而工序和工程量要求严格不变,外加疫情影响原因,导致材料、人员进场受阻。面对开学时间不变,3500套住宿床铺需要提前进场安装等要求,项目管理团队带领项目公司全体员工以现场为家,发扬时不我待的精神,通过采取建筑“三班倒”,连续施工等举措,在建设工艺上采用悬挑式脚手架,混凝土抱柱扣,ALC轻质隔墙板,冬季施工增加暖风机、混凝土覆盖棉被等方式,最终实现了主体结构7天一层的目标,创造了新区速度。经过紧张的奋战,20天便完成了地下结构施工,45天主体结构封顶,不到90天时间,项目东区生活区6栋楼宇便同步实现了单体主体结构全部封顶的目标,创造了西海岸新区建筑界的一个建设奇迹。

(二)

青岛西海岸新区负责“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项目总体实施的团队在项目建设中积极探索管理创新。

“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项目自2020年开工以来,接受了多重挑战: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爆发和三年内持续不断的疫情反复;2021夏季,青岛地区持续多天的暴雨等不可抗力因素,严重迟滞了项目建设。在挑战面前,项目管理团队通力合作,以变应变,在保安全、保质量的前提下,会同项目施工方上海宝冶团队全力保证资金到位,在此基础上依托管理优势对设计、土建、安装、装饰等专业实施互动和联动,科学穿插工序,全力保障了项目建设进度。为了高效施工,每天清点现场施工人数,根据项目总控进度计划及倒排进度计划进行督促、考核,带领各参建单位、施工单位梳理各施工单体尾项清单,组织召开现场调度会,确保各节点按时完成。在项目建设的对外联络保障中,牵头制定了项目竣工验收计划,积极对接政府各相关部门,协调各检测单位及项目市政配套单位,确保项目顺利完成竣工验收。

在项目管理团队的组织下,每晚在项目建设工地,项目公司、中国海洋大学、监理单位、上海宝冶等各施工单位、综合体精装修提升施工单位以及城发集团、融发集团等各方,“雷打不动”地开展“天天读”专题会议,围绕建设节点形成一个个灵活机动的“小指挥部”,推动项目推进过程中重点问题的解决。在白天的现场工作结束后,在“天天读”专题会议上,通过2—3个小时的复盘汇报,对影响项目推进的难点、堵点和痛点进行重点调度,制定解决措施、明确责任人及完成时间,按照当日事当日毕的要求推动建设进程。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项目公司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以及疫情防控大检查。与此同时,坚持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项目建设“两手抓、两手硬”的要求,全方位统筹部署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全面消杀、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封闭管理等措施,全力以赴保障员工安全,为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正是这些精细化的管理创新,为项目建设赢得了先机和主动。

(三)

党建赋能项目建设,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将“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项目打造成为精品工程的创新闪光点。“党建红”引领团队强,推动项目优。新区派驻项目管理团队第一时间成立联合党支部,让党建进入工地一线,将党建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阵地上,党员冲在火线上,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项目建设中的“头雁”作用、党支部在项目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在项目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围绕项目抓党建、抓好党建促项目”的要求,开展工地党员责任岗、示范岗、先锋岗等争创活动,充分发挥工地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工程进度、文明施工、技术创新等工作。通过发挥党支部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推动“红色工地”建设作为展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大干50天、确保如期交付”立功竞赛活动,互学赶超,实行“三看三比”,看进度,比实招;看力度,比实效;看作风,比担当。通过竞比活动,晒成绩、找问题,补短板、促提升,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工作态势,全力助推了项目建设。

走进“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标志性建筑学习综合体内,船型悬索钢结构项目“创想之舟”格外夺人目光。据设计人员介绍,“创想之舟”是以深海科考船为设计原型建造的国内外独创的悬浮大厅结构体系,悬浮于学习综合体中庭之上,造型新颖、结构复杂,总重量达1065吨,在建筑形式及结构体系上均有很大创新,是山东省最大的拉索悬浮钢结构空间,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与庄重沉稳的建筑外观交相呼应。内部设计有观景区域及校园咖啡厅等交流共享空间,寓意学海泛舟,学子们可如鱼儿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在施工过程中,新区建筑工务中心带领上海宝冶集团等各参建单位,通过党建赋能、创新赋能,采取多种非常规的组织措施,通过搭设相同尺寸的钢结构胎架的方式,保证了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与稳定,确保了建设进程。

(四)

“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进行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和上海宝冶以创新的姿态,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全力推进“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建设。

为了PPP模式在“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的建设和运营中走得稳,走得远,青岛西海岸新区建筑工务中心和上海宝冶确定的合作期总共18年,其中建设期3年,运营期15年。

在运营上,双方调整思路、创新思维。确定运营期由上海宝冶集团负责项目建设范围内的物业服务、服务用房租赁、停车位收费及部分食堂经营管理。新区建筑工务中心作为实施机构,做好运营期绩效监管工作。为了保证运营期顺利进行,工务中心提前谋划,多次组织学校方和上海宝冶集团就运营界面、服务方式、物业费、服务内容进行反复商讨,沟通。在原ppp合同基础上签订运营合同,保证双方责权利。

在食堂经营方面突出学校主导管理,以最优惠的价格面向海大师生,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和位置规划如基本风味餐厅、教工餐厅等内容,按照中国海洋大学要求统一采购原材料,保证了原材料的质量,很好的控制了运营成本,以最优的价格提供给海大师生。

物业服务方面提前介入管理,建设期和运营期本可以做到界限分明,但是为了更好的提供物业服务,上海宝冶集团组织物业、安保队伍50余人,提前一个半月介入项目运营服务,包括打扫卫生、楼内保洁、安全保障、应急巡逻等。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的标志性建筑“创想之舟”,正牵动着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这艘“巨轮”,迎着灵山湾上的浩浩海风,向着蔚蓝的黄海扬起了远航的风帆。(韩加君 谭祺程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