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打好项目建设服务“组合拳”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教创新园区建设纪实(下篇)

2022-07-06 16:13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50058) 扫描到手机

灵山湾,青岛西海岸新区人的“母亲湾”,她见证着董家口核心区的变迁与变化;依偎在灵山湾畔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教创新园项目,则感受着这里的潮起潮落和海风劲舞。

青岛西海岸新区把精准服务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教创新园(以下简称“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建设,赋能项目加紧施工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作为检验作风改进的试金石。承担项目建设的上海宝冶项目负责人始终心怀感激:“新区建筑工务中心项目管理服务团队一直驻扎在项目工地,主动服务、零距离服务、全过程服务,真是政府服务的好样板。”

(一)

“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建设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具有“建设部门多、总包队伍多、审批部门多”等特点。在服务“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建设中,青岛西海岸新区建筑工务中心不负使命,根据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和管委的要求,弹好“多重奏”,唱响“大合唱”,与项目建设方和校方“同频共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在项目建设工地,卸装钢管的金属碰撞声此起彼伏,切割钢筋的声音宛如琴弦,焊接钢架的火花飞溅四起。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管理者和建筑工人忙碌的身影,到处是项目建设紧锣密鼓、大干快进的沸腾场景。

据项目管理者介绍,工程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项目工程建设进入不同阶段,会不断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同时,因为项目体量大,参建单位除上海宝冶外,还有学校方的弱电、合同能源等单位以及新区城发集团、融发集团、公用事业集团等市政大配套单位的穿插施工,要把这些单位融合组织起来,在项目建设中弹好“多重奏”,唱响“大合唱”实属不易,为此,管理者们通过驻扎项目调查研究,探索出了日常调度会、项目攻坚会、校建联席会、每晚组织“天天读”专题会等系列推进项目建设的有效方式,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每天工作中出现的难点、堵点,通过统一调度,使得各个单位统一思想和努力方向,明确总时间节点和各相关单位的分项时间节点,充分推动重点问题解决,齐头并进完成校区建设任务,最终合奏出了工程建设的和谐乐章。

在统一调度布局下,各建设单位目标任务和责任明晰,做到了责任到位、任务到位,并实施倒排工期,对项目建设实行全程服务,切实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力促校区建设保质保量完成。

上海宝冶的项目建设者们至今清晰地记得,项目西区排水问题,需要在原上海宝冶集团施工的西环路上进行管线铺设,宝冶集团原定第二天进行水稳层摊铺,但防汛问题同样迫在眉睫,面对这一问题,项目管理者们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现场确定管线线路,排定各家施工单位的施工顺序及时间,确保科学有序压茬进行,既解决了后期排水隐患,又避免了多家重复施工,节省了时间和资金。

新区建筑工务中心作为项目的实施机构,始终挺立在项目建设一线。上海宝冶集团作为建设投资主体,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创业时间不长,和当地各职能部门接触较少,办事流程等相对不熟悉,为此,新区建筑工务中心多次牵头组织项目供水、供电、燃气、排水等专项会议,并组织各方现场踏勘,在现场把实际困难逐一排查、找准,并全力化解。比如校区供电问题涉及新区融发集团的35KV外电,新区城发集团的市政路电力排管配套,校方合同能源的10KV开闭所及高压电缆穿线以及宝冶集团的变配电室施工,各个环节缺一不可,任何一方“掉链子”都会直接影响校区送电,进而影响设备调试、消防等各方面验收。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区建筑工务中心项目现场管理人员联系供电部门,多次召开现场会给予各家专业指导,从手续资料报验,到现场实地验收都层层落实,确保校区供电时间按时完成。校区供水同样涉及新区城发集团和上海宝冶,需要城发集团施工的给水管线必须完成报验打压、管线冲洗消毒等系列验收后移交自来水公司方能正式接入。为此,项目管理人员组织各方现场探勘点位,具备条件的尽量沿用原三沙路水点;对不具备条件的接入新建市政管道的,帮助对接自来水公司加快验收流程,提效增速,确保校区各个单体有水可用。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派驻项目管理团队精准服务下,负责施工的上海宝冶项目管理团队严格贯彻落实青岛市和青岛西海岸新区部署要求,以开学时间为后墙,发扬“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精神,全力推进各项任务目标,确保安全生产,拼抢施工进度,打造优质工程,努力将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建设成为开放性、生态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新校区,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蓝色经济贡献宝冶集团力量。

(二)

在“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建设中,青岛西海岸新区派驻项目管理团队持续落实“一线工作法”,坚持一线调查研究、一线推动项目、一线解决问题,及时纾困解难,切实推进项目高质量建设。

新区建筑工务中心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深入工地排忧解难,为项目建设铺平道路。虎年春节期间,由于工期紧张,需要部分建筑工人在春节期间留在工地上施工。腊月二十八,新区建筑工务中心的领导同志还继续在工地进行现场督导和服务,落实安全生产,与农民促膝交谈,了解工资兑付情况,农民工兄弟们十分感动和振奋。

进入2022年5月攻坚冲刺阶段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派驻项目管理团队每周除白天现场指挥调度外,每天晚上6点15分准时参加项目推进会,在会上定节点、定措施,调度总包和各家单位领导层面靠驻现场,做到资源保障,解决现场的堵点和顽疾,最大程度地保障了项目按期推进。

与此同时,项目管理方抽调精干力量专门成立了高校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小组,团队由业务精,有担当的四位同志组成。这个团队不负众望,奋力拼搏,担当作为。大家靠在项目建设工地上,统筹决策重大资金使用事项,根据项目建设情况,确定重要工作的开始时间和完工时间,全过程搞好科学过程控制,认真对接施工单位集团高层管理人员,对项目的整体运转情况进行把控和调度。

新区校城融合办则在现场履职尽责,把市区两级财政资金方案和政策及时落地,确保了项目的资金需求。

在项目管理团队的齐心协力下,“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项目已经成为项目建设“样板”,已获得了2021年度青岛市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2021年国家安全生产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项目等多种奖项,并在青岛市和青岛西海岸新区重点项目建设观摩得到了市区各级领导一致好评。

(三)

新区建筑工务中心派驻项目项目负责人谭祺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自项目开工以来便奋战在项目建设一线,负责管理政府投资工程达几十项,均出色完成工作任务。“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全面建设启动以来,谭祺程与各参建单位一起成立了工地联合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在建设中,他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拼上、靠上、豁上”的精神,与新冠疫情抢夺时间,协调新区自然资源局、滨海街道等相关部门,积极完成800多亩占地的拆迁清场。他多次入户做群众工作,逐一攻克了养殖户大棚拆除、高压线路临时改线、清明节前坟墓搬迁、林地苗木采伐等难点问题32项,保证了各地块工程顺利进场。2022年5月项目进入冲刺收尾阶段,谭祺程每天靠驻工地一线,白天协调解决现场问题,晚上6点15分准时召开项目攻坚推进会,常常是现场、会议室连轴转,饭也顾不上吃。他每晚及时总结当天工程完成情况并根据实际进度组织施工单位进行劳力调配及时进行工期偏差调整;各参建单位每天把各自遇到的问题提出,然后统一协调解决,定时间、定责任人,当日办结。为了把研究确定的工作落到实处,谭祺程带领管理人员夜查现场,查验夜间加班人员数量并确保安全施工,披星戴月成了谭祺程和整个项目团队的工作常态。

派驻现场工程师王斌,在2022年5月份查看现场中崴了左脚。王斌左脚常年有脚踝筋膜炎,这次扭伤导致他的左脚肿胀,加重了病痛,致使行动不便。为了不耽误工程的推进,王斌到周围的商店购买了几块雪糕,对扭伤处进行冷敷,忍痛完成了项目推进例会等事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周之后,王斌在去工地协调工作的路上驾驶的车辆爆胎,在为汽车更换轮胎的过程中再次扭伤了同一处脚踝,病痛严重。王斌忍着疼痛对脚踝做了处理,之后的半个月里坚持工作。不能去现场,他就通过视频调度解决问题;必须去现场的,他就带着护踝出现在建设现场,没有因病痛耽误工作一天工作。

放眼“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建设工地,还有千百个建设者们以“工匠”精神精进、奉献,他们恪守着职责,用担当和忠诚,在项目建设中唱出了最美的奉献之歌,书写出了项目建设的美丽荣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国海洋大学的师生们,对承担“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建设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们充满了敬意,正是他们的拼搏奉献,为中国海洋大学搭建了新的发展舞台。

“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2022年9月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后,不仅在校生将达到规模,而且校区将汇聚国内外海洋领域科教创新要素资源,探索海洋科教耦合互动发展的体制机制,聚力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青岛实现蓝色跨越,成为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工程技术的人才智慧高地。

闻讯 的“中海大”海洋科教创新园区建设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们报以迷人的微笑,他们的微笑是那样的自信和从容。(韩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