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办实事探进展丨家门口新校园带来了新气象 青岛推动完工中小学幼儿园72所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 见习记者 金鑫(学校供图)
【市办实事】按照省定办园、办学条件标准,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40所,推动完工50所;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50所。
【完成情况】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40所,推动完工72所,分别占年计划的100%和144%;完成农村薄弱幼儿园改造62所,占年计划的124%,全部投入使用后可提供优质学位约11.72万个。超额完成市办实事年度工作目标。
教育承载一座城市的期待,也应是一座城市活力的体现。青岛连续数年将教育设施建设工作列入市办实事,推动着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增量。今年,青岛圆满完成了教育领域市办实事,使得家门口新校呈现出了新气象。近日,记者走进青岛实验初中李沧分校、青岛二中附属实验学校、青岛镇江路小学,探访新学期亮新颜的三所学校背后的故事与精彩。他们是青岛落实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增量的缩影,自打启用以来也呈现出了教育发展的新气象。
青岛二中附属实验学校
【探校】
气质新校起步夯实底色优质
作为一所2022年启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崂山区海尔路学校由崂山区教育和体育局、青岛二中、海尔集团三方联合共建。学校规划36个班,其中小学24个班、初中12个班。今年秋季学期,记者来到海尔路学校探访,近距离感受了新校的气质。通过航拍俯瞰整个校园,其造型宛似一个无穷符号,连接校园各个功能分区,又与楼体明亮的色彩交相辉映;高标配备功能室、多功能厅、篮球馆、游泳馆等,力求带给师生不同的体验……
海尔路学校又名青岛二中附属实验学校,立校自带优质校基因,使得其建设之初便备受期待,经常有家长咨询建设进度。开学前后,王先军校长站在系统高度,从学校发展顶层设计、学校文化、制度建设、师资培养、学校硬件布局等方面精心筹划,系统分析,全面推进学校工作。学校秉承“赋能未来,让每个生命精彩”的办学理念,立足“培养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素养、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未来时代需要的人才”育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引育并举提教师专业素养,多元聚力促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学校小学和初中部共4个教学班,借助与青岛二中联合办学优势,实现了校园管理、师资力量、优质课程共融共通。青岛二中带来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教学团队,为海尔路学校的管理、课程、师资赋能,并与青岛二中形成了良好互动。“青岛二中派出骨干教师指导日常教学,引领和指导新校老师吃透新课标,全身心聚焦于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同时,吸纳教师赴青岛二中跟岗学习,学习和借鉴教学经验,积累师资的厚度。”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学校正有四位老师在二中跟岗学习,未来反哺于新建校的快速成长。
青岛二中的身影似乎不止于此,其开放和共享的理念也尽显于此。新校多达20余处的共享空间,宽敞到足以承担学生自主活动、自主阅读、作品展示等功能,借鉴青岛二中“一生一策”的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量身打造成长方案,瞄准初中学生学科素养、综合素养精准发力。结合小学生年龄、学段和学业特点,一面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面打通小学和初中的壁垒,设计了五大类共12个托管课程,实现了初中老师和小学的联动。
立足高位发展向优奔赴,海尔路学校令家长期待。据透露,青岛推动强校提质行动,全市计划设立50所试点校,而海尔路学校名列其中,为学校继续发展增强了信心。前期,试点学校进行了一次定位考,海尔路学校学生表现不俗。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家门口有了新学校、好学校,使得女儿每天充满期待,这就是自己一家人对未来的欢喜。
教育集团赋能力求高起点办学
在李沧区,一所崭新的学校拔地而起。作为李沧区的一所重点新建校,青岛实验初中李沧分校于8月30日正式揭牌启用,首批新建校的孩子们也正式来到学校就读。游泳馆、报告厅、图书馆、风雨操场、1200平方米报告厅……青岛实验初中李沧分校北校区的校园内,朱红色立柱撑起的古色古香连廊,教学楼间设置的苏式园林特点的水系、亭台,教室内清新的布局、明亮的窗户、可调节高度的座椅……纵观整个校园,建筑现代而充满智慧,各种高科技设备设施也为学生探索知识提供了更多可能。
据介绍,青岛实验初中李沧分校北校区规划54个教学班,可提供学位2700个。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高品质的硬实力,还有优质的软实力。在教育科研等方面,学校与青岛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本部共建、共创、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成果,提升学校办学品质;课程体系方面,学校则依靠集团本校,推动“同质异态”课程架构落地。除“快乐育才”课程体系,还就地取材,围绕“语言、智能、数理、艺术、体能、科技”六大板块,开发适合学生需求的内容各异的快乐课程,并与集团内部进行课程资源共享。
值得期待的是,依托集团快乐教育理念,学校不仅十分重视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堂文化和课程文化等方面,还将围绕传统文化、海洋特色、数理筑基三个主攻方向,构建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个性化课程,不断打造高品质的教育生态。李沧分校力求将教育贯穿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彰显了青岛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办好教育的雄心。
新校园为成长带来了更多可能
近1000平方米的风雨操场、726平方米的阳光餐厅,拥有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这是青岛一座改扩建小学的“标配”!走进青岛镇江路小学,清新淡雅的主题校园文化墙,吸引着大家驻足观看。镇江路小学总务主任傅莎介绍,新建校园总建筑面积18817平方米,达到原有建筑面积的五倍以上。站在校园内,简洁的流线,多功能的连廊,红砖与白色线条相间的教学楼,舒适的采光,让整个校园十分敞亮。
“虽然在新校已有几个月的时间,但孩子每天仍很期待上学,非常兴奋。”镇江路小学一年级耿煜坤的妈妈王女士表示,作为新生家长,从孩子入学就从细节上感受到了学校教育的人性化。从走廊到教室,从互联网+明厨亮灶的食堂、可调节亮度的护眼灯;到交互式触摸一体机,环保黑板,人体工学课桌椅,中央空调及班班通教学设备齐全的教室;再到设施齐全的探究教室、科学教室、综合实践教室;环保型乳胶漆、纯实木板材……每个细节都让人感受到震撼。“学校又大又亮,连吃饭都变多了。”耿煜坤开心地说。
新校园处处彰显着以“和·韵”文化为核心的六点聚合式发展特色。镇江路小学副校长张心表示,新校园已启用几个月,学校开展了仪式课程、四季课程、社团课程、校内研学等为孩子们的健康发展积蓄能量。而作为全国阮专业普及优秀学校,学校不仅配备了45把阮,确保上课时学生可以人手一把阮进行学习,还配备了排鼓、扬琴、笙等在内的五六十种民乐团器乐,以满足有不同爱好的孩子的音乐需求。镇江路小学教导处主任张珂告诉记者,“这是从前实现不了的,新校充分解决了设备、设施、场地等多方面的问题。”
青岛镇江路小学作为一所重建校,今年迎回精气神十足的孩子们。五年级夏同学的爸爸告诉记者,孩子虽然在镇江路小学潜院校区,但曾到新校进行全程体验,对学校的认可度极高。而且,该校区也同步进行了装修改造,所有设施设备与新校对标,“无论是体育场还是无尘黑板,就连校园文化都很用心。”四年级学生陈娅维的爸爸说,无论是校园文化、细节装饰,还是科技走廊、社团活动,虽然回到新校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但孩子依旧很兴奋。陈先生表示,新校启用的几个月里,自己也曾到校参观,来了一次沉浸式体验,“高科技的环境让孩子学习更有乐趣,我也放心让孩子在这么优质的环境中成长,期望以后有更多的活动让孩子体验其中。”
【进展】
教育领域市办实事圆满完成
在2018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将教育设施建设工作列入市办实事,累计建设中小学90所、幼儿园190所基础上,青岛2022年继续把“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40所,推动完工50所;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50所”列入市办实事项目,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增量,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力保障教育公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今年一大变化是,“既抓开工,也抓收尾”,进一步聚焦往年已开工项目跟踪实施,推动在建项目尽快完工,尽早发挥社会效益。同时,首次将农村薄弱幼儿园改造工作列入市办实事,按照“安全优先、条件改善”的原则,进行园舍加固维修、老旧装修更新、盥洗室和厕所建设、食堂改造、活动场地改造等,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办园条件。
青岛实验初中李沧分校、青岛二中附属实验学校、青岛镇江路小学、青岛市第三中学改扩建工程、市北区浮山后小区学校、李沧区沧海路小学改扩建项目等一批新建、改扩建学校在今年秋季新学期投入使用。各学校、幼儿园宽敞明亮的教室和丰富多样的学科教室、完善的运动场地和餐厅等设施,让学生、老师和家长赞不绝口。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依托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以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继续充分利用好市办实事督办调度平台,持续加大学校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学位供给保障能力,妥善应对人口生育政策调整、户籍政策改革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带来的学位需求扩增压力,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促进教育设施布局优化,努力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