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丨我们凯旋,你们加油!“物化政”考生结束高考!如何科学填报志愿?四场高招会等你

2021-06-10 06:3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8549) 扫描到手机

6月9日

高考进入第三天

但对于一小部分青岛考生来说

已经可以开始享受假期生活

因为他们选择的是“物化政”

6月9日下午5时

化学考试结束

青岛艺术学校考点

青岛58中部分家长和老师

手捧鲜花迎接学生们走出考场

据了解

青岛58中有15名学生

选的是物理、化学、政治三科

经历了一天三科紧张考试

他们可以和高考说再见了

“小众组合”提前一天结束高考

9日等级考进行的是物理、政治、化学三科考试。由于物、化是传统的理科,政治是传统的文科。按照高考报名人数统计,这是一个小众选项,所以才安排在了同一天考试。在青岛艺校考点,只有十几名学生选了这个组合。

“今天上午考的是物理和政治,下午考的是化学。早晨8点开考,一直考到下午5点,这一天真是安排得满满当当。”9日下午,从青岛艺术学校考点走出的青岛58中高三8班考生王佩勇长舒一口气,与老师、家长击掌,庆祝自己提前结束高考。

王佩勇介绍,他一大早7点就来到考点了。第一科物理考试的难度适中,感觉自己发挥得还不错。但紧接着就要投入到政治学科的考试中,“中间只有1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也来不及复习了,抓紧时间尽量让自己放松下来,从理科思维迅速转化到文科思维。”王佩勇认为,政治的试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考到了特色小吃等比较新颖的题目,他尽量把试卷都答满了。而下午的化学考试,他感觉难度超出预期,有多道选择题拿不定主意。

“一天考三科确实比较累,但是由于高考本身我们就是处在紧张的状态下,所以这一天基本上都发挥出了自己的正常水平。”王佩勇计划接下来适度放松一下,先好好休息补补觉。“明天其他同学还要继续考试,希望他们也能放平心态,祝愿他们考题不难。”王佩勇笑着说,要是10日天气不错的话,他会来给同学们送考加油。

理化政组合在志愿填报时余地很大

记者采访了解到,青岛58中2021届毕业生当中共有15人选的是物理、化学、政治三科。其中二班有6人,8班有9人。“58中基本上20种选科组合都有,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科。但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均衡的教学资源以及班级的稳定性,学校采取了‘定二走一’的上课模式。也就是把选择其中两门相同科目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另外一科学生会在每天固定的时间进行走班上课。”青岛58中高三2班班主任孙登照介绍,他们班“定”的两科是物理、化学,另外一科四种组合都有。其中选地理的有19人,选生物的有13人,选历史的有12人,选政治的最少,只有6人。

“因为我们选物理、化学、政治三科的只有6人,在班里是最少的一个组合。所以在政治学科学习方面,我们6个人非常团结。平时遇到不会的问题,我们会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内部消化解决。解决不了的再去问老师。”青岛58中高三2班学生陈韵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会选择这三科,是因为高一时自己理、化成绩很好,再加上政治,感觉文理搭配比较合理。“而且选择物理可以报考绝大部分的高校专业,而传统文科专业也多对政治学科有要求”,所以陈韵认为,自己的组合虽然小众,但在填报志愿时余地很大。

“可是到了高二之后,物理、化学的难度增加了不少,所以我平时在这两科上花费的时间要更多。”陈韵介绍,她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主要是利用好上课时间,紧跟老师步伐,“但是政治学科有很多内容需要整理、背诵和思考,所以我一般会拿出晚自习的大块时间来学习。而物理、化学利用平时很多零散的时间,都可以用来刷题。”陈韵介绍,她的成绩一般排在班级前5名,接下来还要参加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的选拔。

对文理科思维转换要求很高

记者采访了解到,选物理、化学、政治三科组合的人数之所以较少,是因为这三科文理搭配起来并不好学。“物理、化学是纯理科,政治又是纯文科,这三科放在一起学习难度很大。”青岛58中考生王瑞扬告诉记者,他原本物理、化学成绩较好,又因为喜欢哲学,所以就加上了政治学科,“原本想用哲学当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地来指导理科的学习,没想到文科思维和理科思维确实差距较大。文科需要严谨,理科则更注重发散思维,我也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适应过来。”王瑞扬说。

提前一天结束高考,学生们也已经规划好了接下来的假期生活。大吃一顿、好好睡一觉、学车、学英语、旅游……是大家考完之后讨论最多的庆祝方式。孙登照在祝贺同学们顺利完成高考的同时,也提醒大家再忍一忍,等班级同学全部考试结束后,再一起庆祝。“我们凯旋,你们继续加油!”在艺校考点门口,孙登照和考试结束的同学们一起给其他考生送上祝福。

在这一天结束高考的

还有一对双胞胎姐妹花

她们来自不同学校

身处不同考点

双胞胎高考,父母分头陪考

爸爸周先生告诉记者,周鑫阳是双胞胎女儿中的姐姐,高中就读于三十九中,而双胞胎妹妹周鑫杰就读于青岛九中,当天在青岛十六中考点参加高考。最让记者感到惊奇的是,这对双胞胎姐妹都选择了物理、化学和政治,虽然分别就读于两所不同的高中,但是两人在很多方面保持着不可思议的一致性。对此,爸爸周先生也表示,说不清楚其中的原因。

都选择了物理、化学和政治三科的双胞胎姐妹的高考成为家里的头等大事,这几天爸爸妈妈都跟单位请假陪考,因为两人参加考试的地点不同,爸妈两人分别承担了姐妹二人的陪考任务,爸爸陪姐姐,妈妈陪妹妹,一家四口转战两个考点,并分别在考点附近租住了酒店,如此一来,后勤保障大任就毫无差别地落到了父母二人身上。

“赶考时间不紧张的时候,我们就从家里出发,我开车先把妈妈和妹妹送到十六中,然后直接带着姐姐一路赶到一中,总体来说还算比较顺利”,周爸爸告诉记者,面对两个宝贝女儿的高考大事,他的心态还算比较稳定,但能感觉到妻子的焦虑,“两个孩子,两个学校,老师在群里嘱咐点啥,媳妇都很上心”,他笑着告诉记者,孩子们读高三的这一年,虽然都住校,一周回来一次,平时不用他和妻子陪读和辅导,但他们夫妻二人内心也一直跟孩子们在一起,“孩子们不在家,看起来俺俩挺闲的,但是实际上,我们家里的电视都一年没开过了”。

拥抱、鲜花送给提前结束战斗的她们

周先生告诉记者,养育这对双胞胎女儿比较省心,俩人初中就读于青岛五十三中,都是以自主招生的形式升入了高中,“他们那年的自招过关以后就不用参加中考了,当时挺担心万一俩孩子有一个过了,另一个过不了怎么办,所幸两个孩子都顺利过关”,周爸爸告诉记者,两个女儿辛苦了这么久,高考结束以后要好好放松一下,“具体的计划还没有安排好,但是今晚就可以开始打算了”。

为了给两个女儿顺利结束高考战斗表示庆祝,夫妻二人在花店给两个女儿订购了鲜花,9日下午4点多钟,鲜花就分别送到了夫妻两人手中,在考试结束以后,他们又分别将鲜花送给了女儿们,记者也兵分两路为这对双胞胎家庭记录下这珍贵的一幕。这一场景引起了周边其他家长的羡慕,“三天考完真好,可以提前放松一下,想想就觉得高兴,也很羡慕他们”,考生家长刘女士表示,10日上午自己的孩子也将完成大任,她也会准备一大束鲜花送上,给孩子庆功。

结束高考的孩子们

可以暂时放松一下心情

回头看当天科目物理、政治、化学

题目难不难?有哪些特点呢?

物理>>

捏瓶子,海鸥扔蛤蜊……题目很新颖

6月9日上午9时30分,物理考试结束。记者在青岛58中考点发现,与前两天的语数外考试相比,参加物理考试的人数少了很多。“太牛了!老师给我们押中了一道原题”“题目的情景很有意思,考了捏瓶子,还考了海鸥扔蛤蜊……”不少考生表示,今年物理题目情景设置很新颖,考题难度跟往年相比差不多。

“老师给我们押中了一道3分的选择题原题,就是‘捏瓶子’的问题,这个题目跟老师带我们训练时做的题几乎一模一样。太牛了!”一名青岛58中的考生说。还有考生表示今年考到了不少新颖的情景题,比如在考查平抛运动的知识点上,设置了“海鸥扔蛤蜊”的情景,让不少考生感到很新奇。

对此,青岛58中高三物理集备组长孙登照表示,今年物理考试题目情景比较新颖,比较符合新高考的要求。“新高考要求从解题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转化,我们在考前冲刺练习中设置了很多情景式问题练习。学生反映有一个以水瓶为例设计压强的练习题在高考中出现,所考查知识点几乎完全一样,相当押中了一个原题。考生还提到了海鸥扔蛤蜊的问题,虽然这些题目看起来情景比较新,但考的都是物理主干知识。”孙登照说。

孙登照还向记者展示了押中这道题目的原视频,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子里,放入一个装半瓶水的小瓶子;然后手捏大瓶子,观察瓶内压强和浮力的变化,以及做功等物理问题……学生利用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物品,就可以诠释物理现象,这也正是新高考所提倡的解决问题能力。

政治>>

题量较去年有减少,创新性较强

6月9日中午12点半,伴着蒙蒙细雨,参加思想政治科目等级考试的考生走出了考场,记者在青岛六十七中考点看到,多数同学表示试题比较新颖,个别选择题难度较大。此外还了解到,今年政治试题题量向较去年有所减少,比去年试题减少了一道问答题。

“我感觉题目有点难,个别题目我反复读了好几遍,也没有有头绪,答卷时间也比往常用的要多了,导致后面大题答得有点匆忙。”一名六十七中考生王同学告诉记者,还有道题目的情景是关于螺狮粉、煎饼果子等地方特色小吃,是否需要标准化经营,考查的是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点,“虽然给的材料比较新,很贴近我们的生活,但也没有脱离课本,多少都能结合起来的。”

记者在采访了解到,有部分考生表示,政治考试的选择题比较难,“我感觉有的选择题出题套路和平常练的不太一样,在选择题上花费的时间挺长的。”考生李同学告诉记者,她不确定答案的题目有四五个,比往常要多,“不过最后一个写小论文的难度不大,关于中国外交以不变的开放外交应对万变的世界格局,这个我们都有练过。”

“试题创新性比较强,很多题目都考临场发挥。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政治生活是考了关于给优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的。这题乍一看感觉很像是考察经济生活的考点。”考生孙同学表示,“这道题我答得没太有把握,根据分值我尽量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和这个结合起来。”

青岛58中政治教研组长谢保华根据部分学生反馈,表示感觉二卷的答题难度不是很大,比较平稳,并且与2020年山东高考政治试题思路基本一致,“比如经济题考查的特色小吃,其实就有些像去年聚合经营的考查方式。党史考了一个大题是从哲学和文化进行了设问,并且哲学考的两个小问号,一个是矛盾的特殊性,在一个是实践和时间的特点,这都是我们备考中非常熟悉和熟练的内容了。”

谢保华介绍,今年考查的小作文是从去年新出现的一个题型,今年依旧有这个题型,“根据学生的反馈,感觉和去年考查的方向是很像的,从中美关系切入,考中国的大国担当、命运共同体等等。”她还表示,选择题感觉有个别几个题目难度较大,“可能一开始答选择遇到几个难题,但是后面打起来就比较平稳了。”

“今年试卷还有一个创新的地方,就是它的题量发生了变化,去年山东政治试卷是七道问答题,而在今年的这次考试中,从学生的反馈看是六道问答题,总体的试卷题量是减少的,所以学生们在考场上应该答得相对从容些。”谢保华说,她感觉今年高考政治试题总体难度和去年的高考试题难度相比较波动不大,比较平稳。

化学>>

阅读的信息量很大,题目有些难度

6月9日下午5点,高考化学考试结束,考生陆续出场,从他们的状态和反应来看,化学题目似乎有些难度,有的同学甚至直接表示“哪儿都难,没法儿说”。

随后记者从多位考生口中得知,今年高考的化学考题难在“选择题”和有机大题,“不是一直都很难,但是有几道题确实不容易,有一道题目我僵持了五分钟也没理明白,果断放弃,最后才好不容易算是答完了卷子”,从青岛一中考点走出的王同学表示。

“感觉化学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考查的内容特别创新,虽然题目的计算量少了一些,但是需要阅读的信息量很大,而且少了图文并茂的内容,很多纯文字,需要很快地消化吸收”,有考生表示,自己在选择题部分遇到了拿不准的,有点慌,后面才逐渐调整好了状态。

但也有化学思维特别优秀的同学表示,虽然很多同学表示今年化学试卷的有机题很难,但是自己却觉得是做过的最“爽”的化学有机题,“做出来了,很有成就感,也很有把握”,青岛一中的孟同学表示。

对于同学们走出化学考场以后的种种反应,青岛一中化学教研组长、高三化学集备组长、高级教师杜春玲老师表示,跟考生短暂交流以后,她的判断是化学考卷的题目难度和去年相差不大,“可能有的同学会感觉比去年高考题略难一点,主要是倒数第二个有机大题上,有的同学说只能逆推,正推可能不行;再就是因为题目信息量较大,可能存在阅读时间不太够的情况,这也会让大家感觉题目有些难”,杜老师说,还有的同学感觉这套考题,跟近期所练的包括青岛模考题和各地模考题在内的题目,在单选的呈现方式上有点不一样,“以及阅读量挺大,需要好好审题,把题目中的信息挖到,才能做出来”。

杜老师告诉记者,近年来的化学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与生产生活的关联,注重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因此需要同学们把化学学活学透,与此同时,因为高考中包括化学在内的六科是按等级赋分的,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区分度,“肯定会有同学觉得挺难,但之前也已经跟同学们多次强调,遇到难一点的题目,可以大胆舍弃,勇敢地跳过去,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做对做好,把分数拿到,都完成以后再回过头来攻难题,这样是比较保险的策略”,通过跟同学们的短暂交流,她感觉比较放心。

高考结束后这段时间

考生们可以尽情放松

但等分数公布

还有一件事情十分纠结

那就是填报志愿

不过别担心

今年半岛继续举办高考招生咨询会

高招会共分四场

首场本月27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考生和家长一定不要错过

96个志愿填报时该注意什么

自2020年开始,我省实行新高考。新高考模式下,志愿填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以前“学校+专业”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相比,改革后,实行“专业(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模式,考生可以填报96个志愿,没有了专业调剂项。这样一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考生对专业的诉求,但同时对考生和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规划志愿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学校,还要很好地了解专业,判断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或相同专业的价值高低。

半岛高招会已连续举办十四届,每年都人气爆棚。 资料图

为了指导考生科学填报志愿,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建议,考生要全面了解国家和省招生政策规定,了解自己所属类别的志愿设置、志愿填报时间、投档录取规则等情况。理性分析现有数据信息。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和位次,理性参考往年招生录取数据等信息,初步研判报考的高校、专业层次,大致在哪些范围。近期我省将汇总整理2020年高考录取数据,以分数段形式公布各高校和专业的录取位次,供2021年高考考生参考。

同时,考生还要多加注意以下几点:综合考虑专业、院校、地域、类别等因素。可首选出考生喜欢、特长或优势的若干个专业,再考虑高校、地域等因素;也可首选出若干所高校,再考虑专业等因素;还可以学校和专业兼顾选择。认真研读高校招生章程。高校招生章程是高校开展招生工作的主要依据,考生务必仔细研读了解。在研读分析高校招生章程的基础上,优化填报志愿备选名单。筛选形成合理梯度的志愿预填名单。在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要拉开适当的梯度,以增加录取几率。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梯度入手,选择足量的“专业(专业类)+学校”志愿,分别放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梯度。

400多家高校招办详解志愿填报

高考期间记者在考点采访,陪考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就是“志愿怎么填”。为了给全市考生和家长做好志愿填报服务,竭尽所能提供一手志愿填报信息,2021年,半岛都市报将继续举办高招会。我们将邀请院校招生负责人到场,为考生详细解读新高考下的志愿填报。

半岛都市报是半岛地区最早举办高校招生咨询会的,自2007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四届,是半岛地区历史最悠久、参与人数最多的品牌高招会,得到了国内数百所各类院校招生负责人和考生及家长的一致认可。每年高招会,都会有数百家985/211高校、普通本科院校以及国际合作办学院校、专科学校等参会,是半岛地区规模最大、最权威的高校招生咨询会。

资料图

今年半岛高招会进一步升级,由半岛都市报社联合青岛精合文化共同主办,并且从往年的两场增加到四场。高招会具体时间地点如下:6月27日9:00~14:00,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7号馆(崂山区苗岭路9号)举办本科专科综合场;6月28日9:00~12:00,在西海岸新区蓝海大酒店(长江西路66号,近中国石油大学)举办西海岸综合场;7月24日9:00~14:00,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7号馆举办专科高职场;7月25日9:00~12:00,在西海岸新区青岛为明学校(香江路636号)举办西海岸专科高职场。

届时,全国400多家高校,包括双一流(985、211)名校以及省内外本科、省内外专科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将亲临现场,为您指点迷津。考生和家长可来半岛高招会了解最新报考政策,面对面与高校招生工作人员就高考志愿填报进行交流,无论分高分低,在会场都能遇到适合自己的高校,为自己选一个适合的专业。

资料图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词句

用于高考似乎同样贴切

山东高考模式从“3+综合”走到“3+3”

从高考的考试形式到录取形式

都在发生看得见的变化

夏季高考升学路径变得更加多元

正帮助合适的人找到适合的出路

在这种多元升学通道的背后

高中和高校也陷入更多思考

以真正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途径更广>>

高考选才模式不再走独木桥

继我省2020年正式新高考后,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也来了,今年又有8个省市进入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国实施高考新模式的省份达14个,高考改革此刻似乎进入了规模化阶段,由此也带来更多对高考选才模式的思考。作为传统高考大省的山东,一直推动高考改革逐步走向深入,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在于,考生的升学路径正逐步走向多元,尤其是进入新高考的招生模式之后,高考生升学的“独木桥”正成为“立交桥”。

回顾我省高考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省开始试点保送生、自主招生、单独招生等多种录取模式,多年下来,帮助一批高考生实现了高考升学梦。其中自主招生从2003年开始招生,选拔具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偏才怪才”,但在高考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主招生面临着不得不进行调整的境况,自2020年起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强基计划接过了人才选拔的接力棒,由教育部确定的36所一流高校试点,特点鲜明地为基础学科选拔优质人才。

夏季高考热度颇高的综合评价招生,从2016年起作为新招生方式加入,第一年仅在山东大学等9所高校试点,当时招生计划也只有754人。但近年来综招试点院校范围不断扩大,招生计划也是随着有了大幅提升。截至今年,在我省试点综招本科院校达到11所,更增加了华南理工大学的新选项,与此同时,本科综招计划达到2008人。与第一年试点时相比,综招计划数实现了倍数式的增长。

目前,对于我省夏季高考生的升学来说,有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统招计划、专项计划、艺术升学、体育升学等主要途径,其中还有公费生及委培生、军事院校、公安政法高校、校企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等选择。最早只能通过高考分数来升学的道路,到如今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分数也不再是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加入了对全面评价综合素质的考量。

成长百态>>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才出路

在这种多元的升学路径之下,特色更加鲜明的升学故事,正在高考学生中不断发生着。耿玘琳是通过强基计划升学的,目前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她告诉记者,2020年是山东新高考首次亮相,当时正在学校全力备战高考的她,得知了强基计划开始招生的消息。那时候她对强基计划的了解不深,只是在脑海中大概知道国家在支持,招生方向上多为一些基础学科的专业,但高校将会提供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此前一直计划通过自招升学,但强基计划的出现取消了自主招生,推着她以试一试的态度报了名,最终以642分的高考成绩被提前录取,成了海大第一届强基班当中的一员。

与耿玘琳的强基计划升学路径不同,在青岛科技大学读大一的李同学说,是通过综合评价招生升入大学的。他至今还记得参加综招时的经历,在高考之前提交了相应的报名材料,并顺利入围了学校面试的大名单。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学习成绩不能说非常突出,报考综招算是增加了一条出路,恰好此前参加竞赛获得一定奖项,比较适合通过综合评价升学。当时,为了尽可能增加入围的机会,他在妈妈帮助下一口气报了三个学校,其中有两个进入了面试范围,最终从中选择了青岛科技大学的校测,幸运地通过综合评价实现了升学。

记者了解到,高考呈现出来的多元录取机制,使升学由竞争激烈的“独木桥”变为多元选择的“立交桥”,更多家庭开始思考个性化成长方案,在能够保证孩子顺利升学的同时,更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成长。有的考生选择继续夏季高考,在众多的招生类型中寻找可能;有的则调转船头奔向了春季高考。一位高中家长告诉记者,虽然勉强升入了普通高中,但孩子成绩在班级并不突出,关于未来升学一直忧心忡忡。在高考前了解到高职综合评价,只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进行招生,让他仿佛找到了一条适合的出路,跟孩子在升学上达成一致,提前从夏季高考的列车下了站。

高中实践>>

围绕个性升学定制成长方案

在新高考搭建的多元立交桥下,高中学校也因势利导,提前帮学生定制成长方案,以尽快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出口。尤其是新高考政策落地后,我省按照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原则,依据学生高考成绩、高中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等,即“两依据一参考”的基本方式选拔优秀人才,打破高校招生单纯的“以分取人”,转向注重对人才的综合性、发展性评价。

“长期以来,高中教育的应试倾向越来越严重,创新型人才培养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常态机制。应试教育的背后是唯分数录取的理念,一方面束缚了考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满足学校对多样化人才的选拔需求。”在省教育厅相关专家看来,新高考下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就是要将“唯分数论”录取,变为综合、全面评价学生素质,真正意义上促进考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2017年新高考开始之前,高中学校的探索就走在路上,全员育人、选课走班等探索不断。“新高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个性成才的需要,背后赋予了更多选择的幸福。”在青岛六十七中校长李作从看来,等级考“六选三”模式下,高中生拥有了20种学科组合,不同专业面对不一样的选科要求,这对学校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量身定制方案,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的成长方向。

“在升学路径多元化的背景下,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为了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的方向,学校实行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在班级推行了ECM班级企业化管理,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团队组建、制度建设和团队管理。”青岛六十八中一位老师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确立目标,激发自主发展的动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更渐渐明晰未来发展方向。此外,教育集团化的发展,让学校向上对接高校资源,向下对接初中等学生,更早地衔接人才成长路径,以更好适应多元成才的需要。

高校思考>>

在特色发展下选拔真正适合的人

“在高校发展的过程当中,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并快速向普及高等教育阶段迈进。高等教育层次、类型、办学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的办学定位越来越有特色。”在省招考院相关专家看来,高校的特色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形成了研究型大学、行业特色大学、地方综合院校、应用技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样化办学格局。

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双一流”建设成为国家战略,鼓励不同类型高校围绕特色提升质量和竞争力,在不同领域和方向建成一流大学。此前耳熟能详的211、985等,统筹为“双一流”建设。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自定学科44个)。

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我省也在加快布局,开展了高水平大学和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建设,确定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15个,确定省属高校“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51个;参照省属高校学科建设标准,从驻鲁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中,确定“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51个。在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中,确定了青岛大学等7所高校为“冲一流”建设高校,青岛科技大学等8所高校为“强特色”建设高校。

“双一流”建设打破高校过去“千校一面”的格局,给高校特色办学、差异化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正推动着高校走上特色化的发展之路,同时也推动了高校在选才上的变化。目前,新高考赋予了高校更多自主权,其中在等级考六选三的设置上,可以根据办学定位和专业要求,提前明确不同专业的选科限制,以真正吸引到适合学科、对学科有兴趣的人才。在“专业+院校”新志愿填报模式下,一条专业即对应着一条录取线,专业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也倒逼着高校专业不断优化调整。

高校与高中之间简单的分数对接,正在高考综合改革中发生变化,从单一的分数对接走向多元对接,不再只是看冷冰冰的分数那么简单。在山东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张天德看来,在高考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高校对人才的思考也更加深入。高校对于考生的选拔正倾向于多方位发展、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显而易见,“死读书”“读死书”不再适合需求,用“一张试卷考人”“一考定终身”“一个分数选人”的考试招生模式,已经走在了不断深化改革的路上。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综合整理自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雅琴 刘恺琦 刘金震 郝春梅 王菊 何毅 吴璟 孟达 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