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读者细读《资治通鉴》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姜鹏《成事之道》《德必配位》《世事洞明》面世

2024-06-19 16:28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51844)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日前,姜鹏三本解读《资治通鉴》的书《成事之道:一本书读懂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德必配位:读懂<资治通鉴>里的领导力》《世事洞明:读懂<资治通鉴>里的处世韬略》由蓝狮子策划推出。作为与《史记》并称“史学双璧”的巅峰巨著,不可不读的镜鉴之书,《资治通鉴》卷帙浩繁,涵盖了数十个政权与王朝,1362年间的王朝兴衰与庙堂变幻,是中国古代历史经典中媲美《史记》的部权威著作。但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原文具有一定的阅读门槛,需要进行通俗化改编与讲解。百家讲坛名师、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姜鹏在十多年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等多角度对《资治通鉴》进行拆分、理解与延展,遂成此三部著作。

与《史记》并称史学巅峰之作的《资治通鉴》,是历代帝王与重臣百读不倦的案头宝典,素有“皇帝教科书”之称,记述了战国以来的数十个政权与王朝一千多年间发生的历史大事件,浓缩了中国古代一千多年的政权兴衰与权力法则,汇集了历代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与执政智慧。无数帝王将相、风流人物的荣辱成败在《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看来,足以汇集成一部包罗万象的治国“教科书”。翻开这部史学巨著,不仅能了解历史真相,更能借此习得历史现象背后的道理与哲思。此次姜鹏对权威史学著作做通俗化解读,内容涵盖广泛,文笔精炼平实,从无到有建立认知框架,又兼顾理论与实践指导,通过解说大众熟悉的人物典故,传达《资治通鉴》蕴含的古人智慧与处事哲学,更注重“经世致用”这一重意义,为时下读者细读《资治通鉴》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通”在于了解,“鉴”在于实践。历史的意义正在于照见人类的发展历程,使得古今贯通。《资治通鉴》呈现政局盛衰图景,刻画执政治国、待人处事之道,不仅仅是一部史学著作,更包含了无限古典智慧,是一部足可经世致用的伟大作品。《成事之道:一本书读懂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一书中,姜鹏从《资治通鉴》的创作意图和时代背景切入,先介绍司马光个人生平与成书背景,让读者对《资治通鉴》形成整体了解,更能循序渐进地建立历史观,获得有益的知识积累。他精挑细选多个著名历史事件,展示其背后的谋略、社会洞见与人生哲学,希望为读者建立起清晰完备的历史认知框架,了解从国学名著中获取信息和经验的方法。

与其他《资治通鉴》解读书停留在讲故事的层面不同,本书着重于从典故中分析古人的处事哲学与经营智慧。无论治国、治世,还是任贤、仁爱;过去的帝王品格如今其实可以转换为管理、决策、经营、处事等多个方面的智慧与经验,对今天各行业的管理者与从业者都具有现实意义。

《德必配位:读懂<资治通鉴>里的领导力》中,姜鹏从《资治通鉴》的开端讲起,列举了十多位帝王的制胜之道或失败之举,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如项羽、刘邦、吕雉、汉武帝刘彻等,把他们放回所处的时代背景中,从而真正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与历史作用,进而分析古代社会的治理方略在于顺应规律、平衡权力、限制私欲、计划长远等,高尚与美德在每个时代都有确实的意义,重点在于如何运用。无论帝王还是臣子,唯有借鉴于历史,方能成事于当下。这对今天社会中的人们同样具有启发意义,因为读历史不仅能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义,更能为人生道路提供古代智慧与经验的支持。

观古今、知兴替、懂人心、通达于世,则必有所成。《世事洞明:读懂<资治通鉴>里的处世韬略》中,姜鹏从历史案例谈起,以“家庭”关系作为主要切口进行展开阐述,将权力网络与亲缘谱系相对照,用通俗语言讲解历史典故,通过展示历史人物之间的联结关系,还原历史上的众多案例,打破读者对“大部头”史书的成见与畏惧的同时,着重展示人际关系对于君王治道的重要性。帝王如何任用臣子,如何平衡天下,臣子如何信任帝王,在容易出现猜忌与怀疑的权力角逐中,各方怎样缔结联系。家庭关系是古今共有的体系,也是今天的读者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思维模式与锚点。在此基础上,作者用古代历史上的家庭关系案例,通俗易懂地归纳其中的经验教训与处事智慧。这些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能够反映许多关于相处、配合、协同、处理冲突等与人交往方面的人生哲理,正确打开中国历史的知识大门。

姜鹏师从经学大师朱维铮,对《资治通鉴》已积累十多年的研究成果,著述成绩显著,曾多次登上央视节目《百家讲坛》,对大众讲述历史知识与了解历史的方式。作为复旦大学历史系名师,他的选修课人气之高,曾“刷爆”了学校服务器。他尤其擅长在讲故事之余,剖析其中的史料观点,对比制度差异与观念发展,从而得出人性、谋略、决策与管理方面的真知与心得。相关著作包括《稽古至治: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帝王教科书》《齐家与治国:姜鹏解读<资治通鉴>》《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