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的麦子:创造生命之歌的开端——房建武《麦粒集》新书分享会在青举行

2024-07-29 14:3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1536)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流淌的麦子:创造生命之歌的开端 ——房建武《麦粒集》新书分享会在青举行

7月26日,“仲夏阅读季”青岛市图书馆特邀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春泥诗社市南分社副社长房建武,与岛城知名作家、诗人、朗诵艺术家们齐聚“青图有约”,共同分享房建武新诗集《麦粒集》。本次活动由青岛市图书馆、骆驼祥子博物馆主办,春泥诗社市南分社、吴青语言工作室协办。

《麦粒集》由诗学泰斗、北京大学谢冕教授亲笔题写书名,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导师路文彬教授撰写序言。也是房建武的第一本诗集,也是他在2021年——2024年期间所写诗歌的精选之作,共计121篇,分为《致母亲》《集麦粒》《遇人间》《观海潮》《上春山》五辑。这是一部充满深情和思考的诗集。一粒又一粒的麦子,铺展开去,又汇聚起太阳一样金色的光芒,集中投射到房建武诗歌的情感视域中。他的童年,苦难和幸福杂糅着,阳光像植物一样生长。在听得见涛声的地方,他的麦田辽阔,蓬勃在心灵的大海之上。

活动现场,房建武与书友们分享了《麦粒集》的创作心得,青岛大学文传学院副教授冯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副教授马春光、骆驼祥子博物馆馆长王咏、诗人霰忠欣、青岛市朗诵艺术家协会吴青作为嘉宾出席分享活动。

房建武分享了《麦粒集》的创作历程,他认为麦子对于他们这一代人来说,是真实的物质需求,是味蕾的美好渴望,当年高中的校长这样来激励大家进行学习,“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就可以天天吃白面馒头了。”另一个层面,麦子更是一种意象,不仅是文学意象,更是生活的意象,生命的意象,这些年几乎成为人生的“主题词”。关于诗歌,他提到,无限的诗存在于有限的阅读中。这是诗给予我们的友谊的一个例证。我们不说,诗的阅读是仁慈的。我们只说,诗的阅读有可能是仁慈的。

青岛大学文传学院副教授冯强提到同题诗写作,认为可以把同题诗写作扩展为同题诗写作加上同题诗阅读与搜集,而且也可以不局限于同题诗,而是扩展为同题材,除了诗歌,散文和小说中的相关材料也可以做搜集、比较。他把这个叫做“问题化阅读与写作”。比如同样是写麦子,房建武老师的诗跟海子和戈麦写麦子的诗就很不一样,我们可以做比较,并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同。第二点,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在中国同时承担了宗教,历史,政治的功能,它是总体性的社会生活。朦胧诗是这样,80年代也是这样,那个年代的诗人是参与历史的。但现在,诗歌被边缘化,这一方面与时代有关,另一方面,是不是诗歌自身也出了问题?今天能来这么多人,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期待房建武老师继续写下去,为恢复“诗的国度”之盛况贡献自己的力量。

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副教授马春光认为,房建武是虔诚的文学信徒,是缪斯的忠实情人。近年来,他以“麦子”为内在线索,先后出版散文集《麦子熟了》《行走的麦子》,诗集《麦粒集》的出版,标志着他的“麦子三部曲”的完成。“麦子”意象中浓缩着深沉的大地情结,房建武的诗集中表达了他对自然、亲情、故乡的赞颂,他从日常生活的某个瞬间出发,体认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间的脉脉温情。在这些诗中,读者始终能感受到房建武对于世界万物的赤子之心,直面生活世界的幽微细节,在与世界的“对视”中获得精神的升华。“麦子”同样意味着一种基于大地的文化性格,房建武植根大地,仰望星空,畅游于诗性想象的世界,他的诗歌呈现出一个“顶天立地”的抒情主体形象。

骆驼祥子博物馆馆长王咏提到,出于一种职业习惯,我经常把可以承载时光的,可以承载生活的,可以承载故事的一些场景,自然而然地看作带有了博物馆的属性,